场外交易(OTC)市场与场内期货市场有什么关系

常见的场外交易品种包括掉期、期权、奇异期权等,有些还是场内期货合约的衍生品。与场内期货市场相比,场外交易合约为客户“量身定做”,合约标的、合约数量、到期日设定、期权执行价设定、不同合约组合报价等方面都比场内期货灵活多变。但是场内期货相对流动性好、市场透明、且集中清算,所以信用风险较小。因此,场外合约往往用场内期货合约套保,实现两个市场的价格联动。

从市场容量来看,场外市场是衍生品交易的主要市场,不论是其交易量还是产品的丰富程度都远远要超过场内市场。场内市场处于补充地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Settlements)统计,2018年场内市场外汇与利率期货及期权的名义本金金额为94.76万亿美元,场外市场外汇与利率衍生品的名义本金金额为594.83万亿美元,合计689.59万亿美元,场外交易量占整个金融衍生品交易量的比例约为86%。

那么,衍生品场外市场与场内市场发展趋势如何?场外市场场内化是怎么回事?

金融危机期间,由于某些银行的误导及交易者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能力,一大批企业在参与衍生品市场交易中发生亏损,导致在金融危机以后场外衍生品市场有所萎缩;而场内期货、期权市场成交量一直相对平稳增长。

由于场外衍生品大多是客户和银行直接交易,属于双边合约,政府难以监管,且交易双方面临的信用风险较大,因此各国政府纷纷加强对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美国政府于2011年底通过《多德弗兰克法案》,该法案被认为是“大萧条”以来最全面、最严厉的金融改革法案,其中就提到要求加强场外衍生品监管,推进场外交易的标准化和中央清算。新加坡在之后也提出类似的要求。各大交易所例如洲际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集团等也开始在期货市场上上市原本属于场外交易的合约,包括亚式掉期、亚式期权等,并为场外交易提供场内清算服务。由此,在政府加强监管、市场需要降低信用风险的背景下,场外交易场内化是目前的—大趋势。

以上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郑重声明:此信息由网站程序爬虫抓取或网友投稿而来,不保证信息的时间准确性和内容正确性,政策性的信息以官方公布为准,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不妥请及时联系,我们会在48小时内进行人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