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贷款知识

农民发展不能再等“贷”

7月30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简称“户改”),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终结了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农村人迎来了与城市人平权的时代。身份认同比较容易,权利对等还得等待。“城里人有权自由处置房子,去抵押贷款,农民想贷款,宅基地上的房子还有土地经营权却不能流转。”淳朴的话语道出了农民贷款、农村金融发展的困境。宜信普惠8年来,致力于创新农民小额贷款和增值服务,其经验值得借鉴。

“基于承包经营权的抵押贷款落地还有很多障碍,而现在最契合农民金融需求的还是宜信普惠在做的基于信用的借款服务。”四川省政协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柳在成都举办的“现代农业与金融服务创新高峰论坛”上,为“三农”发展筹措资金指出了宜信的信用解决方案。

资金需求之困

“虽然国家助农贷款连续5年平均增速都达到了"两个不低于"的目标,农民反映最多的问题还是贷款难。”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根据多年的农村实地调研强调农村贷款难的顽疾。

在今年兰州大学开展的甘肃农村金融发展调研活动也发现,当前农村金融存在一系列问题,农户获得贷款条件苛刻、审批手续复杂、申请周期长(一个月至半年)、操作不透明。而急用钱的农民会选择商业贷款或其他渠道,同时这种不公平也导致“越有钱的人越能贷到款,越没钱的人越不能贷到款”的现象出现。

据记者获得的一份材料显示,由于农户现有的不动产绝大部分为集体性质宅基地上的自建房产,其受相关担保抵押法律法规及上级行管理要求的限制,均不能用于贷款抵押。农民自有的农业机具由于其专用性和不易变现、难于管理等,多数金融机构都不将其列为有效的贷款抵押物。所以,农户贷款的担保抵押非常有限,贷款难问题长期存在。

除了小农户存在贷款难外,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新型经济体,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大户也普遍存在贷款难题。据统计,去年四川省50多家合作社里面能得到贷款支持的只有两户,每户平均额度仅有6万元。

宜信破冰之钥

中国小额信贷之父杜晓山教授说过,普惠金融根在农村。而宜信的普惠金融从创立之初就开始扎根农村,通过无抵押的信用贷款咨询服务模式,为西部农民的筹资路打开了一扇窗。

2010年底,在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一个全县人口不超过10万人的偏远小县,宜信普惠开设了第一家服务农民的营业网点。三年后,宜信普惠已经覆盖了中国西部的陕、甘、川、滇、蒙五省区的40多个区县,直接服务农户家庭超万个,农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宜信普惠方便、快捷、专业的服务。

2013年6月,甘肃省政协委员沈兴国曾经到甘肃省平凉市考察,对宜信普惠设在当地的农村信用借款咨询服务机构进行了实地走访。他在调研报告中写到:“两年来,宜信普惠为平凉地区2072户农民及创业家庭帮助获取了7499万余元小额信用贷款……由于借款门槛低,贷款利率也比其他小额贷款公司低,农民选择宜信普惠信用借款咨询服务的群体在不断扩大。”

更多专家指出,宜信普惠提供的小额信用贷款咨询服务是属于民间贷款性质的金融服务创新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增强“三农”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是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有益补充,是破解农村贷款难、融资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能力建设之重

家住甘肃定西市陇西县的药材大户王明,从去年下半年就遭遇了“滑铁卢”。药材价格急转直下,直到今年上半年也没有好转,损失惨重。

社会俗语“船小好掉头”,但是大风大浪来了,很多农户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除了资金难题,能力建设成为农户发展成长的又一难题。

宜信CEO唐宁表示,面对普惠金融的受众,提供能力建设服务是非常重要也是必要的。普惠金融跟传统的金融不同的是,就是要满足农民资金需求的同时,还要给他们提供能力建设服务,关心他们的生产运营问题。

宜信普惠非常重视农户的能力建设,通过提供创业咨询、生产培训、组织致富经验交流等一系列增值服务,助力广大城乡客户的发展成长。唐宁建议运用互联网金融方式,诸如云技术、大数据营销、移动支付等应用,帮农户解决经营难题,才能从根本上促进农民增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