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大于实操 银行线上贷款缺少“干货”
网8月31日讯,互联网金融已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式,银行在利润增速不断下降的压力下,发展互联网金融成为必然选择。
工商银行日前透露,工行将于9月成立网络融资中心,将标准信贷产品移至线上。其实今年3月,工行已推出“融e贷”线上工行贷款先行试水,但据记者了解,包括工行在内的多家银行,线上信贷产品实际“没多少干货”,相比在互联网金融中的市场占有率,银行目前更在意互联网的风险是否会侵染他们的产品。
线上贷款雷声大雨点小
信贷是金融的核心,也是传统银行业务的重中之重,以阿里巴巴“花呗”和京东“白条”为代表的互联网信贷势如破竹地涌现之后,传统银行被倒逼着改革。在此趋势下,工行、建行、浦发、广发、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的在线贷款业务系统应运而生。
在线贷款业务采取全流程“不落地”线上操作模式,贷款受理、审批、放款、回收和贷后管理全部在线完成。现已推出该业务的银行中,部分仅对中小企业实行贷款,部分支持个人申请信贷产品。值得一提的是,个人贷款多为纯信用贷款,不需任何抵押物,可申请额度一般在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
然而,在记者的走访中,多家银行的信贷人员透露,其实线上“没多少干货”,虽然宣称房贷、车贷、信用贷一箩筐,实际上产品寥寥,交易数额也不高。同时,多位信贷人员判断,线上信贷目前不会大规模发行。
某股份制银行信贷经理告诉记者,没听过哪个部门专门负责对接线上贷款,目前他们80%的同事还在做此前贷款的催收工作,其余的人负责新的贷款审核及放款,不过尚未接到过一件线上贷款申请。
某国有银行负责信贷工作的一位中层人士直言,线上信贷根本“不靠谱”,银行虽然口号喊得响,但在实际操作上非常谨慎。
信息安全仍是银行最大忧虑
做线上信贷业务的核心问题是风险控制,业内人士指出,要真正做到纯线上贷款,少不了充分的数据准备和通过数据分析对借款人信用状况的合理评估。目前来看,作为国内屈指可数的电商平台,阿里巴巴和京东都拥有大量的用户交易数据,在这方面具有优势。
此外,电商平台从贷款的审核到发放,整个过程只需要几分钟,渠道效率远超多数银行,在用户体验方面也有更丰富的经验。然而,线上贷款毕竟是金融业务,银行的谨慎更多来自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
近期多家银行发布的半年报显示,不良率继续上升,银行业普遍面临资产质量恶化的压力,这让银行对贷款的审核更加严谨。上述某国有银行信贷部中层人士表示,风险把控还是传统的人工审核实在。
他告诉记者,多年前该行就尝试过结合互联网推出产品,无一例外遭到犯罪分子利用,致使产品频频“夭折”,不了了之。提及此事,该人士没有掩饰自己的不满,“互联网的安全性尚低,客户信息极易被泄露,诈骗案高发,导致客户银行账户的资金损失。在客户蒙受损失后,往往会找银行问责索赔,银行为此焦头烂额”。
手机万洲财经网(http://wap.wanzhouhr.com),更多贷款产品随时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