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汽车行业2月汽车产销分析:产销同比大幅增长 新能源车延续高增速

  投资要点

  需求回升,2 月汽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据中汽协3 月12 日发布的数据,2022年2 月全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81.3 万辆和173.7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5.2%和31.4%,同比分别增长20.6%和18.7%。2 月汽车产销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有:1)新能源车及汽车出口带动;2)库存回补拉动需求增长。1-2 月,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423.5 万辆和426.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8%和7.5%。

  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22 年2 月“汽车经销商库存”调查结果:汽车经销商综合库存系数为1.85,同比上升10.1%,环比上升26.7%,春节因素和多地散点疫情是导致2 月库存上升的主要原因。2 月底经销商进入补库阶段,库存水平位于警戒线以上。高端豪华&进口品牌库存系数为1.60,环比上升31.1%;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为2.01,环比上升37.7%;自主品牌库存系数为1.74,环比上升10.1%。受到豪华品牌价格逐步下探,自主品牌逆势上涨影响,叠加缺芯持续,合资品牌销量持续下滑,库存压力大幅上升。

  新能源汽车同比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单月渗透率达到19%:2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6.8 万辆和33.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0 倍和1.8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 万辆和25.8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 倍和1.6 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均分别完成8.3 万辆和7.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4.1 倍和3.4 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 辆和178 辆,同比分别增长7.5 倍和5.4 倍。新能汽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2%,加速渗透。

  1-2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2 万辆和76.5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6 倍和1.5 倍。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5.2 万辆和60.4 万辆,同比均增长1.4倍;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6.8 万辆和16.0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2.8 倍和2.5 倍;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356 辆和371 辆,同比分别增长5.0 倍和3.1 倍。

  在政策支持以及供给驱动下,我国新能源车产业链逐渐成熟,多元化新能源车产品不断满足市场需求,今年新能源汽车有望继续保持超预期的高增长。

  乘用车产销同比增速好于行业水平:2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53.4 万辆和148.7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26.1%和32.0%,同比分别增长32.0%和27.8%,表现好于行业整体。

  1-2 月,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61.2 万辆和367.4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6%和14.4%。细分车型来看:轿车产销同比分别20.7%和16.4%;MPV 产量同比下降4.9%,销量同比增长3.8%;交叉型乘用车产销同比分别增长39.5%和 35.2%2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63.4 万辆,同比增长27.9%,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2.6%,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2 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163.7 万辆,同比增长20.3%,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4.6%,比去年同期提升2.2 个百分点。

  由于中国乘用车市场正逐步由增量市场转为存量市场,竞争加剧,分化将成为未来自主品牌的主旋律,技术薄弱、新车推出缓慢、规模较小的品牌将逐渐被淘汰出局,市场份额将加速向长城、吉利等拥有品牌及技术优势的龙头企业集中。

  商用车产销同比降幅收窄:2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9 万辆和25.0 万辆,环比分别下降19.2%和27.4%;同比分别下降18.3%和16.6%,同比降幅与上月相比分别收窄9.7 和8.5 个百分点。

  1-2 月,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62.4 万辆和59.4 万辆,同比分别下降24.0%和21.7%。细分车型看,货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25.0%和22.7%,客车产销同比分别下降10.8%和10.9%。

  2 月,重卡销量为5.9 万辆,同比下降50%,环比下降27.8%;1-2 月,重卡累计销量15.4 万辆,同比下降49%。主要车企中国重汽重卡2 月销量1.2 万辆,同比下降54%;1-2 月中国重汽重卡销量3.9 万辆,同比下降24%。我们预测随着重卡2-3 月的淡季结束,以及稳增长政策的陆续出台,重卡行业复苏或将早于预期。

  投资建议:2022 年2 月汽车产销表现平稳,同比增幅较大。2 月汽车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且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自1 月起连续两个月位于60.0%以上的高位景气区间,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我们预计一季度汽车市场需求相对稳定,缺芯将继续缓解,但考虑到去年同期高基数因素,今年一季度汽车产销会实现同比小幅增长,新能源车依然延续高增长,全年超预期概率较大。我们重点推荐三条主线:

  (1)新品周期强劲的自主品牌龙头:长城汽车。

  (2)与电动智能化产业链紧密相关,成长确定性高的零部件企业:德赛西威、香山股份、三花智控、星宇股份、玲珑轮胎。

  (3)市占率不断提升,有望迎来业绩拐点的重卡企业:中国重汽。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车用芯片短缺影响持续;经济增长乏力影响汽车需求。

(文章来源:华金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