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手“抢”牌照一手“抢”股权 券商加速分食公募业务蛋糕

  当前,公募基金业务已成券商资管业务转型的重要发力点之一,多家券商通过增持、控股或申请牌照的方式,发力布局公募基金市场。今年以来,前有中信建投增持中信建投基金股权至100%,后有国泰君安增持华安基金股权至43%。

  多家券商增持基金公司股权

  此前,不少头部券商受制于“一参一控”政策的限制,无法申请公募基金牌照。直至2020年7月31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允许同一主体同时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机构。此后,国泰君安资管火速拿下公募基金牌照。近日,国泰君安公募业务布局再进一步,持续增持华安基金股权。

  3月14日晚间,国泰君安公告称,近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核准国泰君安受让上海上国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华安基金15%股权。此次股权转让完成后,国泰君安持有华安基金的股权比例将由28%上升至43%,成为华安基金第一大股东。截至2021年底,华安基金旗下的公募基金资产规模已近6000亿元,非货币公募资产管理规模超3820亿元。

  国泰君安表示,本次增持华安基金股权,是国泰君安继2021年受让华安基金8%股权、资管子公司获批公募牌照并发行公募产品后,提升公募资产管理业务核心竞争力的又一重要举措。以增持为契机,打通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服务链条,主动对接客户分层分类的财富管理需求,全面提升全球优质资产的配置能力。

  此前,中信建投也是一步步增持中信建投基金股权至100%持股。去年4月份,中信建投受让江苏广传广播传媒有限公司所持的中信建投基金20%股权后,对中信建投基金的持股比例由55%增至75%。今年1月份,中信建投受让航天科技财务有限责任公司所持的中信建投基金25%股权后,对中信建投基金的持股比例增至100%。自此,中信建投基金成为中信建投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粤开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梦洁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增持公募基金子公司股权有诸多好处。一方面,在资管新规背景下,券商可借此进行资管业务转型;另一方面,券商可借此参与公募基金市场,拓展公募基金赛道,使之成为券商业务新的发力点。”

  14家券商系机构手握公募牌照

  近年来,券商不断增持公募基金股权或申请公募基金牌照。截至目前,持有公募基金牌照的券商系队伍已增至14家,包括华融证券、山西证券、国都证券、东兴证券、北京高华证券、中银证券等6家券商以及东证资管、浙商资管、渤海汇金、财通资管、长江资管、华泰资管、中泰资管、国泰君安资管等8家券商资管子公司。

  券商向公募基金业务不断渗透,将令公募基金行业的竞争格局愈加激烈。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拿下公募基金牌照后,在开展业务时将拥有全牌照优势。针对上市公司客户,不仅可以提供经纪业务服务,帮助其发债、定增,还可提供机构业务合作,与之形成协同作用,并在财富管理业务方面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

  目前,还有国金证券、华创证券、申万宏源、中金公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等6家券商设立资管子公司的事项还在审批中。同时,国联证券拟设立公募业务部并申请公募基金管理业务资格;中原证券则有意向以增资等方式成为公募基金公司的控股股东;西部证券以货币方式向其控股子公司西部利得基金增资1020万元。此外,还有不少券商已开始筹备或有意愿申请公募基金牌照,五矿证券、华金证券仍在排队中。

  “目前公募基金业务主要是靠规模取胜,股东的支持对公募基金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与其他财富管理业务相比,公募基金业务的弹性更强。一旦牛市到来,将吸引大量资金进入市场,公募基金业务的需求也将水涨船高。在明星基金产品的带动下,公募基金业务的扩张将为券商资管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提供可能。”陈雳向记者表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