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静待加息预期落地 全球风险资产将迎来短期修复

  由于美联储加息临近,叠加地缘政治冲突仍在持续,本周全球权益资产价格延续高波动,欧洲股市一枝独秀,美股三大估值集体回落,价值表现依旧强于成长。亚太地区领跌,受疫情影响以及美联储加息临近,资金避险情绪增强,持续流出亚太市场。受流动性边际收紧预期的影响,本周全球主要经济体债市除中国外集体回落,新兴经济体中除去巴西外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调幅度不大。欧美主要经济体中美债和英债的表现仍相对较好。国内债券市场短期承压后临近周末再度走强。本周CRB商品指数小幅回调,能源价格的回调较为明显,为主要拖累项,其他商品价格仍维持上行趋势。外汇市场方面,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本周多呈现走弱。但印尼和马来西亚受益于自身出口的资源品价格的大涨其汇率表现相对坚挺。

  展望后市,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落地,全球权益市场的高波动将暂告一段落,美股和亚太股市有望迎来短期向上修复。债券市场方面,国内债市短期调整后将重回上行趋势,中期来看仍具配置价值。海外市场方面,后续英美澳的国债仍具吸引力。外汇市场方面,欧元,澳元和英镑后续兑美元汇率将相对坚挺,而港币和日元汇率仍有进一步贬值的空间。人民币汇率中期也将面临下行压力。商品市场方面,随着美联储加息的落地,有望开启新一轮上行。房地产方面,香港地产短期将进入量价齐跌的通道。美国地产本轮景气周期已见顶,但短期仍具韧性。

  一、全球宏观经济综述

  2月全球经济延续复苏趋势,在供应链仍较脆弱,经营成本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总体韧性仍较强。 2月全球PMI环比1月上升0.2个百分点至54.9%,连续2个月维持在54%上方。2022年1—2月全球制造业PMI均值为54.8%,比去年同期低0.2个百分点,疫情对经济的扰动仍在,但后续对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影响将逐步减弱,全球经济年内剩余时间内恢复斜率有望加快。但不同地区之间仍表现出不平衡性。各国在恢复经济增长和控制通胀之间谨慎权衡,精准施策。

  分区域来看,欧洲2月PMI环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56.9%,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美洲制造业PMI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7.4%,结束了之前连续两个月环比下降的趋势。其中美国2月ISM环比上升1个百分点至58.6%,结束了之前连续3个月的还比下降。亚洲制造业PMI在2月环比下降0.3个百分点至51.6%。主要是由于日本,印尼等地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增幅明显放缓。2月中国官方制造业PMI报50.2,强于预期的49.9,较前值50.1也有所回升,依旧维持在荣枯线上方运行。总体来看,美国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增速在2月呈现此消彼长。

  受劳动力和原料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影响,2月全球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进一步提升。欧元区2月调和CPI同比增长5.8%,高于预期的5.6%,环比1月进一步上升0.7个百分点。已经连续4个月创历史新高。通胀压力的进一步提升使得市场预期欧洲央行后续可能会加快货币正常化的进程。欧洲央行近期的货币政策决议将缩减常规资产购买计划的行动提前了数月,并承诺如果后续通胀依旧保持高位,将在今年三季度结束购债。但相较美国而言,加息之路短期仍难以开启。美国2月通胀压力也进一步增加,核心CPI环比上涨0.4个百分点至6.4%。继续刷新1982年以来的新高。而受此影响消费者信心指数进一步回落,2月还比下降4.4至62.8.而同期失业率进一步下降,2月已降至3.8%。考虑到进入3月后受地缘冲突影响,全球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通胀压力进一步增加,美联储加息迫切性提升。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显示市场对3月的加息预期维持在25bp,年内加息6次预期较高。是影响近期全球大类资产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我国2月CPI同比上涨0.9%,与上月持平,比预期略高,环比上涨0.6%,较上一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PPI同比上涨8.8%,也略高于预期,环比增速由上个月的下降0.2%转为上涨0.5%,剪刀差进一步收窄0.3个百分点至7.9%。总体来看,虽然大宗商品价格继续维持高位运行,但猪价在2月的进一步回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内通胀的上行压力。给予国内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的空间。但2月国内社融和信贷数据不及预期。在1月超预期增长后,2月人民币新增贷款仅12300亿,同比下降1300亿,其中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转负,社融规模增量仅11900亿,同比下降5343亿。2月M2同比增速为9.2%,较上个月下降0.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M1同比增速加快,2月由负转正升至4.7.M2—M1的价差2月出现明显收敛,后续对国内风险资产价格有望形成上行驱动。

  二、股票市场

  本周全球权益市场走势分化,欧洲主要经济体股市领涨全球。而美国三大股指和亚太区股票市场集体回落。欧元区斯托克50指数周度累计上涨3.68%,其中德国DAX指数涨幅超过4%,涨幅居前。进入2022年后,欧洲股市展现出较好的韧性,在全球权益市场中一枝独秀。一方面是由于欧元区经济整体仍处于复苏进程中,企业盈利持续改善,从年初以来的PMI变化来看,后疫情时代下欧洲经济复苏斜率快速美国。另外当前欧元区流动性仍维持宽松状态,货币政策正常化仍需时日,欧央行加息进程明显慢于美联储,风险资产价格短期承压力度较美国更小。另外当前德法股票市场估值水平相较美股而言偏低,具备估值优势。预计欧元区权益市场回报率今年将好于美股。

  美股三大估值本周集体回落,具体来看,纳斯达克跌幅居前,价值表现依旧强于成长。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美股延续高波动,成长板块受估值回落的影响调整幅度更为剧烈。但当前美联储3月加息的预期已充分被市场消化,且对本轮加息力度的预期有所下调,之前预期的50BP的加息幅度预计较难实现,大概率加息25BP.利率期货市场反应出的对年内加息的次数也从之前的7次下降至6次。美股年初以来调整幅度已接近15%,已提前消化加息影响,从调整幅度来看已基本接近历次加息周期中的调整幅度。随着美联储3月加息的落地,美股的高波动有望暂告一段落。具备阶段性反弹的空间。

  本周亚太权益市场集体承压下行,恒生指数领跌。地缘政治冲突影响叠加美联储加息临近,资金避险情绪增强。日元和港币兑美元汇率的进一步走弱反应出资金仍在持续流出亚太市场。同时近期日本和香港疫情的持续发酵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资金的短期风险偏好。国内A股市场本周也集体承压。上证,深证和沪深300指数累计跌幅均超过4%。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的落地,以及市场对地缘政治冲突的反应逐步淡化,亚太权益市场短期超跌后有修复的需求,进一步下行空间已不大。

  三、债券市场

  本周全球主要经济体债市除中国外集体回落,随着美联储加息的临近,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累计上涨15%至1.9917,带动全球国债收益率集体上行。欧洲主要经济体上调幅度更大,其中德国国债收益率涨幅居前。一方面是由于本周欧洲权益市场表现较好,资金短期拥抱风险资产,对债券配置力度下降。另一方面,近期大宗商品价格进一步上涨,欧元区通胀压力增加,2月CPI继续刷新新高,欧洲债券市场开始计价后续欧央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预期。相较而言,本周新兴经济体中除去巴西外国债收益率普遍上调幅度不大,中国国债收益率小幅下行。虽然也受到美联储加息预期的影响,但由于资金避险情绪较强,新兴市场对债券市场的配置力度较欧美更强。

  总体来看,本周基于对流动性边际收紧的担忧,美国市场和新兴市场的资产价格均表现出股债双杀的特征。随着通胀压力的进一步增加,欧美主要经济体后续货币政策方向将趋于一致,逐步收紧。英国已提前开启加息,进入2022年后英国国债吸引力持续增强。后续预计欧元区加息节奏将滞后于美国,加息空间也更为有限。由于当前美国国内流动相对仍更为充裕,且美债后续在全球资产中配置价值将逐步显现,其长端利率的上行空间将受到抑制,后续涨幅或不及欧元区主要经济体。预计本轮加息结束后美债长端利率高点较上一轮高点更低,预计较难突破 2.2,低于市场预期。对于海外债券市场来说,后续英美澳的国债配置价值更高。

  国内债券市场价格本周走出N字型。中证全债指数周环比下降0.015%至218.6971,中证国债指数周环比上涨0.09%至206.4079,中证企业债指数周环比下降0.21%至244.5145.我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本周环比下降3个基点至2.792%。前期美债长端利率的出现回落,中美利差一度出现阶段性反弹,重回100bp上方,但本周再度收缩,由108降至79,当前处于近一年来2.29的百分位,是国内债券市场近期承压的部分原因。同时本周全球商品市场价格大幅上行,国内PPI和CPI短期上行压力犹在。叠加年初政府专项债券集中发行,宽信用预期逐步发酵,也对近期债券市场形成短期利空。但本周末出炉的2月信贷数据和社融数据不及预期,使得市场对后续降准降息预期再度发酵,债券市场止跌回升,再度走强。

  当前国内地产下行压力犹在,近期虽然政策端有边际宽松的迹象但更多是对前期的纠偏而不是刺激,基建年初已经提前发力,后续投资力度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有限。即便后续地产销售有所好转,但房企拿地和投资意愿短期较难复苏。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短期难有明显抬升,宽货币向宽信用的传导仍需时日。叠加出口增速逐步回落,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货币端后续有进一步宽松的预期,债券市场短期回落后仍具多配价值。

  近一年来,国内大类资产呈现较为明显的债强股弱的格局,债股价格指数比率持续上升,近期出现加速上行的趋势。但当前已处于近一年来历史98%的分位水平,债强股弱的格局演绎至极致水平。经过短期的股债双弱后,本周末债市已出现复苏的迹象。后续股债市场有望迎来阶段性的同步向上修复,且权益市场相较于债市开始表现出了自身的多配价值。

  四、外汇市场

  美元指数经过近期的持续走强后,本周暂转入高位盘整,周累计上涨0.48%至99.124.年内即便美联储有多次加息预期,但预计美元指数进一步上行空间有限。全球主要经济体货币兑美元汇率本周多呈现走弱。但印尼和马来西亚的汇率表现相对坚挺,印尼卢比相对美元甚至出现小幅升值。印尼和马来西亚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出口国,棕榈油和镍价格近期的大幅上涨将使得当地私营部门和政府部门均能受益,公共部门支出能力将增加。相较其他受原油价格上涨拖累的经济体而言,两国的经济前景短期相对乐观,增速有望加快,汇率将维持坚挺。巴西由于之前央行连续三次加息,国债收益率持续大幅上行,使得雷亚尔兑美元也保持坚挺。欧元本周兑美元小幅贬值,短期受美联储加息临近影响。但经过2021年一年的走弱后,欧元汇率几年有望逐步企稳,甚至兑美元有望小幅走强。从近几个月 ISM 的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复苏最快的时段已过。而欧洲随着疫情的影响逐步淡化,自身经济韧性开始显现。从年初以来的PMI变化来看,后疫情时代下欧洲经济复苏斜率快速美国。随着疫情影响的消退,欧元区进出口将逐步回归常态化,经常项目下盈余有望改善。澳元汇率本周表现仍相对坚挺,年初以来兑美元持续走强。澳洲近一年来经济恢复速度整体快速欧美,增速较为强劲。同时其作为资源国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高位,国内债券收益率坚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持续增强。短期来看澳元的强势仍将维持。日元和港币兑美元汇率本周进一步走弱,短期避险情绪的升温以及当地疫情的再度升级使得资金继续流出亚太市场。随着美联储加息的开启,日元和港币仍有进一步贬值空间。

  本周美元/在岸人民币汇率累计上涨0.31%至6.3393,美元/离岸人民币汇率累计上升0.52%至6.358.人民币汇率本周的走弱一定程度上受美联储加息临近,以及中美利差再度收敛的影响。我国今年1—2月以美元计价进口同比增长15.5%,预估为17%。1—2月贸易顺差1159.5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89亿美元,顺差仍处于高位水平,短期人民币汇率仍将维持坚挺。但应注意的是,1—2月以美元计价出口同比增加16.3%,预估值为14%。但环比去年12月的20.9%有所回落。其中对发达经济体出口明显放缓。外需虽然短期仍具韧性,但下行风险开始显现。后续随着全球供应链的逐步恢复,我国经常项目下的盈余将有所回落。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报3.2138万亿美元,预估值3.2250万亿,较1月小幅下降。中期来看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空间有限。

  五、商品市场

  本周CRB商品指数累计下降1.62%至295.11,CMCI指数下降0.28%至2146.322.从各分项来看,本周能源价格的回调较为明显,为主要拖累项,其他商品价格仍维持上行趋势。本周CMCI工业指数,贵金属指数,农产品指数,畜产品指数分别上涨 3.61%,1.06%,0.35%,2.77%,能源指数下跌4.68%。从各主要商品期货价格变化来看,本周大豆涨幅居前,工业品中黑色系表现相对坚挺,螺纹和铁矿石价格均有上涨,明显强于有色板块。LME铝价格本周跌幅居前,回调接近10%。WTI原油本周跌幅超过5%,黄金白银价格小幅上涨。

  本周贵金属价格冲高回落较为明显,美黄金一度突破2000美元关口,而后快速回调。从美债收益率反应出的通胀预期来看,本周仍在持续上行,黄金价格的回调更多是源于短期避险情绪的降温。从以往历次冲突中黄金价格的表现来看,上涨最为流畅的时间段往往是在冲突爆发之前和战争的前期阶段。而随着战争的逐步深入以及结局的逐步明朗,市场对其反应逐步淡化,黄金价格回调的风险加大。后续黄金价格将重回美债实际利率驱动。2 月美债长端利率一度突破 2%,后续随之美联储加息的开启以及通胀的逐步回落,美债实际利率水平有望逐步上行,中期来看利空黄金。对于贵金属板块维持短多长空的策略,当前位置不宜继续追高。

  本周有色板块回调幅度较为明显,主因前期累计涨幅过大。从供需结构来看,当前多数主要有色品种库存仍处于历史低位水平,后续受俄罗斯出口受限的影响,铝和镍等商品的供给仍将面临着缺口。供需偏紧的格局短期难以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价格易涨难跌。美联储加息预期当前已被有色金属市场基本消化,加息的开启意味着对下游需求向好,经济复苏企稳的正式确认。从历次美联储加息过程来看,加息预期指引和加息初期阶段有色板块价格均有较好表现。待加息预期落地后有色板块有望开启新一轮上涨。

  本周黑色板块振荡走强,下游终端需求已逐步进入旺季模式,本周成材去库速度明显加快。整个产业链的利润水平得到改善,在需求端的驱动下炉料端价格也得到提振,弹性较成材更为明显。下游成材表需后续将进一步改善,铁水产量将进一步回升,整个黑色板块价格短期有望延续上行趋势。

  原油价格本周冲高回落明显,WTI和布油价格均一度突破120美元/吨。但随着地缘冲突的影响逐步被市场消化,油价在周中开始出现明显的回落。但即便不考虑地缘政治冲突对市场情绪的短期影响,从原油自身供需结构来看,全球紧平衡的局面短期也较难得到明显改善。OPEC+产量增幅的屡屡不及预期,应是与近年来全球传统能源相关投资不足有关,使得总产能有限。当前产能利用率已至高位,故即便价格持续攀升仍无法有效刺激出新的供应增量。而随着疫情对全球经济活动的影响逐步淡化,总需求曲线的扩张仍将持续。而历史上每次美联储加息初期原油价格表现均较为坚挺,近期对原油价格走势仍可维持偏强的观点。

  农产品方面,地缘政治冲突使得玉米,大小麦等谷物类的供需平衡表进一步趋紧。近期谷物价格的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国际大豆价格。2021—2022年度,全球大豆库存下降250万吨至9000万吨,为2015—2016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大豆产量下降1010万吨至3.538亿,减量主要集中在南美。USDA最新报告预计2021/2022年度美国大豆出口增加,期末库存下降,预计减少4000万蒲式耳至2.85亿蒲式耳。美豆在自身供需偏紧的格局下价格短期仍易涨难跌。叠加原油价格持续高位运行,油脂类价格后续走势也将偏强。

  六、房地产市场

  年初以来国内房地产销售和投资仍无回暖迹象。截至2月11日,多家上市房企公布2022年1月销售业绩。据Mysteel统计,13家重点房企2022年1月销售额合计2271.08亿元,同比下降36.95%。1月信贷总量增幅虽然超预期,但结构改善并不明显,增量主要集中在企业端的票据融资和短贷融资。居民端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则进一步下滑至12.07%。2月社融增量和人民币贷款增量不及预期,其中当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自2008年底以来首次转负,为-459亿元。居民端购房意愿降至冰点。地产销售的低迷使得地产端投资短期难有明显改善,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的恢复仍需时日,同时多数工业品的需求曲线短期也面临约束。对债券和商品市场价格形成中长期指引。

  从价格上来看,1月国内70城市新建住宅均价同比增速进一步下降至1.65%,环比下降0.04%。一线城市与非一线城市价格走势分化较为明显。2月国内一线城市房价综合指数同比上涨30.12%,环比上涨16.85%。涨幅明显高于70城同期涨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房价指数2月分别同比上涨18%,11%,21%,30%。

  香港2月房屋销量同比降幅进一步扩大至52.5%。恒生房地产股价指数本周下的2.8%至28834.31.从历史走势来看,香港房屋销量对价格有较好的前瞻作用,量在价先的规律较为明显。从去年9月开始,香港房屋销量同比增速开始下降,香港房屋价格也从此步入下行通道。从2月房屋销量的大幅回落可以推测3月香港地产价格跌幅将进一步扩大。恒生房地产股价指数将延续下跌趋势。

  美国方面,标普席勒20城房价指数去年12月增长18.56%至285.63,结束了之前连续4个月增速环比下降的趋势。但2022年1月美国房屋新开工和新房销售数量均出现环比回落,价格也环比再度下降。NAHB发布的房地产市场指数2月末报82,环比下降1,不及预期。已连续2个月环比下降,3月预计降至81.当前仍处于高位。可以看出美国房地产当前大概率已触及本轮扩张周期的顶部区域。但短期仍具韧性。美国MBA(抵押贷款申请)指数近期出现止跌回升,截止3月4日当周环比上涨8.5%至502.5,2月初以来增速首次由负转正。应与同期美债长端利率的阶段性下行有关。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