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接待62家机构调研 2021年净利约7亿元


  绿色动力环保(01330.HK)公布,公司于2022年3月1日至2022年3月15日通过电话会议交流形式接待了机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公告如下:

  一、调研情况

  时间:2022年3月1日-2022年3月15日

  调研方式:电话会议交流

  调研机构名称(排名不分先后):广发证券、国盛证券、海通证券、中信建投等62家机构

  公司接待人员:副总经理兼董事会秘书朱曙光;证券事务代表李剑

  二、交流的主要问题及公司回复概要

  1、请介绍一下公司2021年总体经营情况

  答:公司分别于今年1月、2月披露了2021年主要经营数据公告与业绩快报。公司2021年依然处于项目投产的高峰期,连续三年新增产能6,000吨以上。在产能增长的带动下,公司2021年实现垃圾进厂量1,053.76万吨,首次突破1,000万吨,同比增长17.43%;实现上网电量为332,914.82万度,同比增长22.10%。得益于垃圾处理量与上网电量快速增长,以及2020年底完成A股非公开发行,财务费用率下降等因素,公司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亿元,同比增长39%;总资产突破200亿元,资产负债率较年初略有上升,总体稳定。

  2、公司近几年吨垃圾上网电量变化趋势和未来展望如何?

  答:公司近几年不仅产能保持较快增长,吨垃圾上网电量也在持续上升。公司2016年吨垃圾上网电量为260度,2018年达到283度,2021年达到316度。吨垃圾上网电量持续提升的原因包括:汕头项目、海宁扩建项目以及惠州二期项目等大型优质项目的投产;部分运营初期吨垃圾发电量较低的项目,经过优化运营管理,发电效率也在持续改善。随着高参数锅炉的运用,垃圾分类与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带来的垃圾热值上升,吨垃圾上网电量还存在一定的上升空间。

  3、公司还会继续投资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吗?

  答:秸秆焚烧发电项目商业模式跟公司主要业务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差异较大,国补占电费的一半左右,现金流比较依赖于国补结算,且上游秸秆收购价格也受供求关系影响。公司后续不会再投资新的秸秆焚烧发电项目。

  4、垃圾焚烧发电上网电价会持续下滑吗?新项目投资回报率是否会下降?

  答: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国补政策调整已经明确,2021年底前投产的项目仍然执行0.65元/度的标杆电价,之后投产的项目需要通过竞价上网。行业首轮竞价已经上报,目前最终结果还没公布。因为是首次竞价,未来上网电价走向尚不好判断。影响项目投资回报率的因素有很多,上网电价是一方面,垃圾处理费、吨垃圾上网电量以及其他收入来源均是影响投资回报率的因素,譬如项目增加供汽业务,蒸汽价格相对市场化,且不依赖于国补。

  5、以后垃圾处理费向居民端收取的可能性高吗?新项目垃圾处理费会不会有明显提升?

  答:国家发改委近年倡导完善生活垃圾处置价格形成和收费机制,全面落实生活垃圾收费制度,推行非居民用户垃圾计量收费,探索居民用户按量收费,因此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应该是未来的趋势。但每个城市执行的进度会有差异,需要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和地方政府执行能力,部分城市譬如深圳早已经向居民收取垃圾处理费。垃圾焚烧发电厂首要任务是处理垃圾,从商业逻辑上讲,收入来源应该以处理费为主,国补退坡也为行业理顺商业模式提供了契机。公司在拓展新项目时,会考虑国补退坡对收益率的影响,提出垃圾处理费的合理区间。

  6、从2020年行业开标的情况明显放缓,市场上也是处于下沉的趋势,行业内也会有一些并购整合,公司是如何看待未来新增和存量市场的竞争?

  答:“十三五”期间,全国垃圾焚烧日处理能力从24万吨增长到58万吨,增长比较迅速,但焚烧率的地域差别还是比较大,总体来看东部沿海高于内地,一二线城市高于三四线城市。“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80万吨/日左右,因此市场还存在增长空间,市场竞争激烈的格局也将维持。未来公司拓展新项目,对项目质量的要求会更高,聚焦优质项目。近年来行业并购整合案例较多,公司也陆续做了三次并购。公司后续也将利用上市公司的优势,积极参与存量项目的并购。

  7、请问公司除了垃圾焚烧发电业务,有没有在培养新的增长曲线?

  答:公司未来将围绕既有垃圾焚烧项目积极拓展新业务,譬如开展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处置,像广东惠州项目、汕头项目都从单一焚烧,发展到生活垃圾、污泥、餐厨垃圾协同处理,实现协同效应。另外,对于具备条件的项目,公司将积极拓展供热供汽业务,让项目收入来源多样化。对其他新兴领域,公司也在关注。

(文章来源:格隆汇)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