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扩产停不下来!半年600亿元 这家公司“疯狂”后是蛋糕还是


   动力电池的扩产根本停不下来!欣旺达刚在珠海签署完120亿元动力电池投资协议后,时隔仅半月,3月17日晚公司再次发布在四川什邡市扩产动力电池的计划。

  动力电池行业频频扩产背景是近年来电池材料价格的飞涨以及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景气度。

  材料涨价压力如何化解、扩产资金谁来买单?如今加码冲刺的欣旺达是否会陷入新的扩张困境,这已成了电池赛道上所有选手都绕不过的问题。

  半年600亿元电池扩产为何疯狂?

  欣旺达公告称,公司子公司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拟与什邡市政府签署《什邡市人民政府项目投资协议书》,该项目投资主要用于新建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电芯、模组、PACK、电池系统等生产基地。项目计划总投入80亿元,计划建设20GWh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基地;此项目计划 2022 年实施,建设周期约12个月。

  值得注意的是,欣旺达从去年开始便在动力电池板块持续加码,近半年项目投资已达600亿元。去年8月9日,公司拟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投资200亿元建设欣旺达南昌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去年12月14日,公司拟与山东枣庄管委会投资约200亿元用于建设年产能30GWh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生产线及相关配套设施。今年3月2日,公司拟与珠海市人民政府投资约120亿元用于珠海30GWh动力电池项目。

  欣旺达加速扩张的背后,是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持续高涨。数据显示,今年1月以来,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动新项目,总投资近千亿元,预计将新增产能超200GWh.

  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预测,,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从2020年331.1万辆增长至2025年的1640万辆,对应动力电池出货量将从158.2GWh增长至2025年的919.4GWh.

  “当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不断加速提升,但动力电池如今正面临着供不应求的紧张状况,数据预测2025年缺口或达到需求的40%,这也造成电池厂商都在加速扩产抢占市场。”北京特亿阳光新能源总裁祁海珅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材料更疯狂涨价谁来担?

  相较于动力电池厂商的疯狂扩张,电池原材料价格飞升、近期极度短缺的情况更令行业疯狂。

  3月初,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上涨至50.04万元/吨,突破前期市场50万元/吨的预测价,较去年同期涨幅达510%。截至3月18日,电池级碳酸锂市场综合报价在50万元/吨附近。

  过高的价格让整个产业链企业苦不堪言,甚至出现抵制情绪。有业内观点称,当前畸高的锂价存在炒作因素,碳酸锂实际上是紧而不缺,价格高涨是人为抢购引起的,其中有部分厂商提前备货,也存在经销商囤积居奇。

  碳酸锂价格出现快速上涨主要原因在于锂矿石供需关系失衡,冶炼产能释放较慢。在下游市场供需两旺的背景下,电池级碳酸锂供应紧张局面短期难以缓解,价格将继续维持高位。

  “但这种连续涨价现象不具有长期性和可持续性,终端消费者也不愿意为过多的涨价行为买单,甚至一些新能源车企出现亏损现象,开始停止接单。在原材料大涨的同时,电池厂商的利润空间同样也被挤压得非常厉害,这对动力电池扩产会带来不小的压力。”祁海珅如是说。

  欣旺达相关人士也对此表示,公司动力电池业务亏损与上游原材料涨价密不可分,公司已通过探矿、对外投资、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向锂电池上游原材料领域进行战略布局,积极解决原料问题。

  “去年主要是电池厂商承担了资源涨价的成本,而今年基本转移到了新能源车等下游应用环节来承担,所以这也是造成近期新能源汽车纷纷涨价的原因。但这种转嫁存在一定的滞后,原材料价格飞涨依旧对电池厂商的盈利会产生较大影响。”真锂研究创始人墨柯向记者表示。

  另一方面,在墨柯看来,原材料价格飞涨原因复杂,并非短期供需问题。即便动力电池厂商在上游产业链方面有布局,也很难有效解决问题。

  疯狂扩张背后向谁要钱

  持续加速扩产的欣旺达面临的资金问题也同样受市场关注。

  在3月2日欣旺达发布在珠海扩产200亿元动力电池基地的同时,公司还同时公布了子公司为其下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子公司合计需向银行、融资租赁公司等机构申请不超过41亿元的综合授信额度,以及不超过50亿元的融资额度,本次担保总额占欣旺达2020年底经审计净资产的126.32%。

  至此,欣旺达及其子公司对外已担保余额为65.2亿元,占欣旺达2020年底经审计净资产的91.23%,全部系公司为子公司提供的担保。

  “欣旺达2021年财报显示公司货币资金54亿元、固定资产60亿元、短期借款66亿元、长期借款22亿元,再加上对子公司提供的担保额度在不断提升,近年来公司资产负债率持续在70%以上。现欣旺达发布多项百亿元扩产规划,对此带来相应的债务风险当持续关注。”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向记者表示。

  近日,欣旺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将通过股权融资、优化供应商账期管理、提高中长期债务融资比例、向地方政府申请优惠配套政策和同下游客户合作建设产能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而就在2月底,欣旺达公告显示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和传统车企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等豪华阵容的关联公司共增资欣旺达电池24.3亿元。如今站在动力电池的风口,欣旺达因下游车企的电池迫切需求正获得不少助力。

  但作为动力电池的后来者,如何在上游原材料紧缺、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及内部资金压力逐增的环境下,欣旺达将如何“充足了电”进行困境突围,《证券日报》记者将持续为您关注。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之声)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