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营业外支出大增 英唐智控2021年净利同比减少89.28%


  受传统业务营收大幅下滑、营业外支出大增等因素拖累,正处于业务转型期的英唐智控(300131.SZ)业绩压力显现。公司3月22日公告,2021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38亿元,同比减少39.16%;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29亿元,同比减少89.28%。

  图:英唐智控近年来营业总收入情况资料来源;Wind

  英唐智控主营业务为电子元器件分销,半导体元件、集成电路以及其他电子零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软件研发、销售及维护等业务。近年来,公司持续优化整合业务并向上游半导体设计开发领域转型升级,陆续剥离持续亏损和非主营业务的资产。

  年报显示,2021年度营业收入63.38亿元,主要为电子元器件分销收入。其中,电子元器件分销收入56.81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89.63%,同比减少43.84%;电子元器件制造实现收入4.44亿元,占比7.01%,同比增长617.77%。报告期内,分行业看,电子分销的营业成本51.48亿元,同比减少46.37%,成本降幅超过收入降幅,毛利率同比增加4.27个百分点。

  对于期内业绩下滑,英唐智控称,由于公司上年同期业绩包含公司获得的对联合创泰100%股权的重大资产出售投资收益约5.98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新增股权激励成本摊销约4869.69万元以及公司履行担保责任代青岛供应链向银行清偿债务影响约9409.54万元,增加青岛供应链往来借款坏账计提2142.40万元,导致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89.28%。

  年报显示,2021年,英唐智控扣除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了124.34%。对此,英唐智控称主要得益于国内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下游新能源汽车、5G、远程学习办公及工业物联网等产业需求增加,电子元器件缺货情形未能得到有效改善等因素的影响,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景气度上升明显。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调整优化分销业务结构,剥离了上海康帕、威尔电子以及青岛供应链等分销业务主体,对分销业务结构的持续优化提升了公司分销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

  期间费用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为1.78亿元,同比增长14.81%,主要是职工薪酬、业务招待费、股权激励成本增加所致;管理费用为1.88亿元,同比减少20.41%,主要是无形资产摊销减少所致;财务费用为0.79亿元,同比减少61.96%,主要是利息费用减少所致;研发费用0.23亿元,同比减少26.96%,主要是摊销和物料消耗减少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产业结构与上年同期相比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在分销业务板块,业务体系的优化调整已经基本完成,原子公司怡海能达、英唐创泰、联合创泰在本报告期已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一定程度上导致公司整体销售规模较上年同期出现下降。但相关资产的剥离出售,进一步优化了公司分销业务体系,盈利水平得以提升。在半导体业务板块,公司较上年同期新增加了半导体IDM企业英唐微技术以及功率半导体研发设计企业上海芯石相关的传感器、车载IC以及功率半导体器件业务,报告期内公司半导体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44亿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的7.01%,实现净利润2669.39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415.69万元。

  英唐智控称,受新冠疫情影响,半导体供应链短期内供需关系错配导致“缺芯潮”长期持续,虽然业内IDM及晶圆代工厂来积极投建扩充产能,提高生产效率,但在2022年能够实际增加的供给或相对有限,难以充分满足市场备货需求,“缺芯潮”或将在2022年延续。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