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要加快中资评级机构发展

  种种迹象显示,国际评级机构对中国企业的影响显现。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第一太平戴维斯获悉,2021年,三大国际评级机构(标普、穆迪、惠誉)大面积下调中国房企评级多达127次。受整体趋势拖累,部分发展良好的房企惨遭“误伤”,持续陷入融资困局。

  “国际评级机构降级或退出会严重削弱上市房企境外再融资的能力及机会,同时资本市场国内外联通,也将令房企流动性补充更加困难。房企急需创新的、具有市场说服力的解决方案。”第一太平戴维斯中国区估值及专业顾问服务部主管、高级董事黄国钧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市场反应较为正面,刚需及改善型需求依然积极,这对房企而言无疑是绝佳的“翻身”机会,目前正是主动出击的好时机。

  值得一提的是,债券融资如今已成为房企融资的一种重要渠道。从CRIC证券监测的170家房企的发债情况来看,2021年全年的美元债发行规模相比2020年出现显著下降,由557.6亿美元下降至367.3亿美元,同期人民币债的发行规模相比2020年则相对持平。

  易居企业集团CEO丁祖昱告诉本报记者,2021年绝大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融资通道都受到了严重影响,许多房企连借新还旧的循环美元债额度都已经失去。

  而这一年也是中国房企金融风险集中爆发的一年。黄国钧也提到,国际评级机构突然的普遍性评级下调行为,可能未必是客观全面、真正深入了解每一家被评级房企的最新情况后所作出的决定,但导致房企融资困境以及市值下跌却是绝对的。

  展望2022年,联合资信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发行量有望保持稳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及房地产严监管态势不变,后续政策有望循序渐进、逐步趋稳。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支持下,出现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性较低。

  如今,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中资评级机构发展相对滞后,还没有形成与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相适应的中资评级机构,加快中资评级机构发展和布局十分必要。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不断取得进展,人民币在国际支付和国际储备中的份额持续提升,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有望在未来迎来蓬勃发展。同时,中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以及中资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中资企业境外融资需求凸显,中资美元债市场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中资企业海外融资的重要渠道。”联合资信副总裁艾仁智对本报记者表示,以上这些因素都为中资评级机构拓展国际化业务提供了良机。中资评级机构应加强国际评级体系建设,提升在国际投资者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