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龙川现代高效农业日益凸显③ 龙川水稻种植面积、产量、亩产量均排河源首位

  笔者近期从龙川县农业部门获悉:龙川县是“国家级粮食生产大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广东省产粮大县”。2020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52.82万亩,其中水稻47.63万亩;粮食作物产量23.62万吨,其中水稻22.52万吨,水稻平均产量450公斤/亩(全省水稻平均产量为384公斤/亩)。龙川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和亩产量均排河源市第一位、广东省前列。目前,龙川正在紧锣密鼓建设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

  

  龙川县铁场镇双丰村水稻产业基地。 叶丽摄

  拥有发展壮大水稻产业链良好条件

  龙川位于东江和韩江上游,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水丰沛,阳光充足,全县水域面积0.7452万公顷,拥有东江、韩江两大水系,年径流量23.33亿立方米,水量充足,水质良好(辖区内枫树坝水库是全省第二大水库,水库水质长年保持Ⅰ类标准水质),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种水稻。

  龙川水稻种植历史悠久,是岭南地区水稻农耕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目前,龙川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丝苗米产业园。该园涵盖车田镇、赤光镇、龙母镇、丰稔镇、鹤市镇,总规划面积791.85平方千米。

  产业园内拥有一批集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品种繁育、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现代化装备、销售、休闲农旅等方面都具有突出优势的企业。

  产业园内建成河源首个无人机直播示范基地,水稻种植机耕率94.5%,机插率9.52%,机收率62.15%,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59.2%,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水平63.46%,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32.23%,丝苗米加工生产线每日产量约100吨。

  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现已形成从生产、加工到储存销售一体化的完整产业链,产业园已落实建设用地面积68.4亩,用于优质丝苗米全产业链建设。

  龙川外连赣闽湘皖苏,内接珠三角,是华南地区重要的公路、铁路枢纽之一。县内设有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龙川北编组站,拥有大型客运站和货运站、粮食储备站、省内最大军供站等。这些显著的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为龙川发展壮大水稻产业链奠定了坚实基础。

  

  龙川县稻丰源农资公司在龙川县通衢镇梅城村开辟的鱼稻共生基地。 蒋才虎摄

  龙川丝苗米在生产、品牌、引领农户增收方面成效突出

  龙川“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质杂交水稻五优1179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获得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奖。

  近年来,龙川在没增加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下,生产出越来越多的优质大米。龙川大米已获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粤字号品牌。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内市场主体拥有注册商标40个,作品著作权5个。

  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已组建核心服务团队,已建立“品牌共享增值增收”“企业+农户”订单合同、“企业+基地+农户”流转聘用、服务协作、“双创”增收、引入投资机构等八种联农带农机制,直接带动逾2000农民增收。

  目前,绿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8家省级、市级、县级农业龙头企业和2家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在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品种繁育、种植、加工、储藏运输、现代化装备、销售、休闲农旅等方面各自发力,加紧建设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

  龙川县通衢镇梅城村优质水稻种植基地稻田冬季间种青草用于喂鱼。 蒋才虎摄

  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预算在农业设施、土地流转、产业融合、科技研发、信息化、品牌打造、贷款贴息、联农带农等方面总投资2亿元。建设1个龙川丝苗米全产业链核心区,1个龙川丝苗米品牌产业文旅休闲带,1个龙川特色米制品精深加工示范区,1个龙川丝苗米现代化烘干储藏加工示范区,3个龙川丝苗米产业示范基地。

  预计2022年底,龙川水稻种植面积16万亩,产量8.5万吨,总产值10亿元,园内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农民16%以上。

  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建设将提高当地产业机械化水平和产品质量,把龙川丝苗米优质品牌塑造得更好,推动龙川丝苗米一二三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推动龙川丝苗米产业在广东丝苗米产业前列的步伐迈得更加坚强有力。

  延伸阅读一

  龙川水稻种植协会会长张艺强:

  带动河源2万多农户种10万亩水稻

  龙川水稻种植协会会长张艺强向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介绍龙川水稻产业情况。 罗维宇摄

  近期,笔者深入龙川县通衢镇,采访了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在水稻领域深耕30多年的张艺强。

  张艺强于2006年回到家乡龙川县,开始为家乡父老乡亲提供水稻良种、种植和稻谷风干、仓储、加工、销售等完善的产业化服务。

  身为龙川水稻种植协会会长的张艺强认为,龙川生态环境优良,具备种水稻的最佳气候条件,拥有优秀品种资源,如果开展标准化种植、收购、仓储,生产出来的大米一定是优质大米。

  2016年,张艺强成立龙川县稻丰源农资有限公司(下称“稻丰源”),创建了自有品牌“越王贡”。 如今,“稻丰源”已发展成为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越王贡”已发展成为龙川县米类第一品牌,河源市米类三大品牌之一,2020年“越王贡”大米品牌被评为广东农业“粤字号”名牌产品。

  张艺强介绍,“稻丰源”以“越王贡”品牌大米为龙头,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统一供种、统一标准、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在龙川各镇设有30多个“三农服务点”,带动全县2万多农户种8万多亩水稻。形成种子销售、种植,收购、仓储,加工、品牌大米销售完整产业链,带动农户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张艺强将水稻产业链延伸至东源县黄村镇、义合镇、蓝口镇、船塘镇和顺天镇的2万亩田头,影响辐射河源市和平县、紫金县。

  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龙川县稻丰源农资公司生产的优质稻米,长年在河源汇景国际商贸中心展销。 蒋才虎摄

  “稻丰源”与众多公司、农户合作,借助实体店、电商平台和物流系统销售稻米。“我们一直倡导优质优价,我们几乎不存在卖粮难的问题,农民粮食卖得非常开心。”张艺强介绍,“稻丰源”采用绿色防控,施用有机肥,生产优质生态大米、富硒米、富硒黑米等高端大米。富硒黑米每公斤卖52元,富硒米每公斤卖40元,家庭优质米每公斤卖12元。“我们还带动龙川一家粮食加工厂和东源一家涉农公司成为今年新晋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张艺强说,“稻丰源”可以清晰追踪收购回来的原粮的具体品种、具体农户以及收割时间。为了调动农民的种稻积极性,“稻丰源”提高农户稻谷收购价,直接带动约五六百家农户共种水稻,与近300位农户签约,保价收购这些农户生产的大米,开展精准帮扶。

  张艺强说,他们投资近600万元,建设了龙川规模最大的现代化稻谷烘干、加工、储藏中心,中心引进的烘干设备,减少了稻谷爆腰率,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

  张艺强的事业目标是生产最优质的广东丝苗米。在做强种植、加工、销售大米的同时,“稻丰源”以农促游,以游带农,积极发展农业休闲旅游。目前“稻丰源”已在龙川县通衢镇优质稻种植示范基地,实施格桑花、郁金香、荷花观光项目,开展垂钓等休闲活动,受到游客一致好评。

  延伸阅读二

  龙川众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

  年产优质大米约1850吨

  虎年春耕时节,记者走进龙川县龙母镇众合种养农民专业合作社(下称“众合社”)丝苗米种植基地,但见稻田里机械轰鸣,打田机正在田里来回穿梭作业。

  “去年我们种了1800多亩水稻,今年将扩种到1900多亩。”站在田垄上,众合社负责人谢彩霞如是说。

  众合社是龙川县丝苗米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是一家集丝苗米种植、稻谷加工、大米销售于一体的企业,它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解决了单一农户种稻难、晒谷难、销售难等问题,带动农户增收致富,助力龙川丝苗米产业发展,成为河源市农业龙头企业。

  谢彩霞介绍,众合社带动农户种水稻约4万亩,覆盖龙母、丰稔、铁场、田心、赤光、黎嘴、车田等镇,已带动638户贫困户1800多人脱贫、增产、增收。合作社年产收购各种早晚籼稻谷约3000吨,年产优质大米约1850吨,开发了众合佗王贡米、丝丝香米、东江香丝苗等多个品牌。这些品牌在河源、深圳等市场取得良好反响。

  谢彩霞介绍,打造自有品牌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丝苗米品种要好,二是扩大种植面积。

  在选种上,众合社每推出一个品种,经过试种,满足农户、企业、消费者三方需求才大力推广。“农户的需求是禾苗的抗性好、产量高、禾苗低、禾秆硬,企业的需求是口感好、卖相好、米粒细长、晶莹剔透,消费者的需求是口感好、饭味足。水稻品种完全具备这些要素,才会被我们选中、试种、扩种。”谢彩霞说。

  在扩大种植面积上,众合社采用“签约基地”和“种子订单”两种模式。签约基地模式指的是合作社租用农户耕地打造种植基地,每年给租户相应租金。种子订单模式指的是农户从合作社购买丝苗米谷种去种植,合作社以高价回收农户的稻谷。

  “农户下单买谷种时,就清楚他的稻子产量大概多少、能卖什么价格。他们心里有底,就会安心去种水稻。”谢彩霞介绍,企业并不强制回收农户的稻谷,农户可以自留,也可以高价卖给其它商户。如此,可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收益,达到企业和农户双赢目标。

  谢彩霞表示,众合社将紧紧抓住当前利好政策和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不断做大、做强、做优龙川丝苗米品牌,助力龙川乡村振兴。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蒋才虎黄敏立通讯员曾祥太

  【策划/统筹】蒋才虎陈旭春曾祥太

(文章来源:南方Plus)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