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张翠霞:未来3-5个月中概股或迎来修复行情

  近期,有境外资本唱空中国互联网企业,导致相应中概股一度大跌。针对市场的种种疑虑和猜测,国务院金融委召开专题会议,对于中概股等问题给予明确定调,在重要时间窗口为市场带来一剂强心剂。投资者在面对中概股强势回归的同时,其背后是否存在不理智市场情绪?还有哪些扰动因素?

  部分中概股已跌出空间

  中概股集体出现大幅度反弹,这并不意味着马上就会有出现强势的“绝地反击”或者是V型反转,也不意味着就能收复去年的跌幅。从未来3-5个月的时间窗口来看,期待中概股能够很好地完成筑底。然后,在相关预期逐渐明朗与外部环境也相对明朗化之后,中概股会出现一波较大的修复行情。

  中概股虽经历强势反弹,但仍有不少公司表现出较明显的分化走势,未来出现明显阶段性大涨大跌的概率较大。

  美东时间周三,截至收盘,热门中概股普涨,水滴涨24.82%,寺库涨15.95%,嘉楠科技涨12.22%,爱奇艺涨11.96%;跌幅方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跌13.69%,触宝跌11.26%,趣店跌7.31%,云集跌6.38%。新能源汽车股涨跌不一,蔚来汽车涨0.83%,小鹏汽车涨0.24%,理想汽车跌0.18%。教育股无忧英语涨13.82%,精锐教育跌13.13%,一起教育科技跌3.77%。其中,刚剥离超9成收入的K12学科培训,一起教育科技可谓在困境中转型,几乎从头再来。

  首先,短期来看,在极度低迷信息下,中概股出现暴涨暴跌的可能性非常明显。所以,投资者盲目抄底会有一定的剧烈波动风险。但由于处于历史性的重要底部区间,所以也不必太过悲观,所处行业是否与未来政策相冲突,如果具备价值,则价格终将会回归。

  但从长期来看,中概股主阵地必然回归。在长期投资和忍受波动前提下,部分中概股已经跌出空间机会,选择合适的赛道长期持有应该会有不错的回报,但这种回报应该是建立在低吸为主的策略上,而不是过激追涨的操作上。

  退市风险下仍看好两类公司

  部分中概股面临2024年由美国市场退市的风险,即便相关公司有望回归香港二次上市,但在投资者看来仍存在估值等压力。《外国公司问责法》仍是达摩克里斯之剑。从长期来看,对于这种风险和挑战应高度关注。从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外国公司问责法》之后,可以看到在该法案中将对在美上市的外国公司实施一系列的监管举措,主要内容包括从2021年年报起,如果外国上市公司连续三年未能提交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所要求的报告,则面临禁止交易或强制退市。这意味着2024年将成中概股在美的关键年份。中国监管部门反复强调,中国法律法规要求的实质是审计工作底稿等信息交换应通过监管合作渠道进行,这才是符合国际惯例的通行做法。

  若拉长时间来看,中概股的最终市场走势还是由各公司的基本面决定,未来看好两类中概股企业,第一类是和腾讯类似的头部互联网巨头,像京东、拼多多等营收增速较好,现金流表现比较稳健的,而且具备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第二类是踩着时代风口的朝阳行业,比如造车新势力,这些公司大概率会有非常好的溢价影响空间。这类公司还可以按照一个中长期的价值投资维度来进行跟踪和关注。

(文章来源:中新经纬)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