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推动共享用工有序走向常态化

  共享用工助力人力资源在紧缺与富余行业间充分流动,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不仅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更为复工复产增添了动能

  推动类似于共享用工这样的新模式从临时性走向常态化,能够有力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将就业波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至更小

  这是一个共享时代。近年来,共享经济蓬勃发展,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搭乘共享的东风,共享用工蓬勃发展,方兴未艾。

  近日,上海市一些平台企业重启共享用工计划,号召餐饮企业待业员工加入配送队伍。实施共享用工计划,助力企业进行用工余缺调剂合作,对疫情期间保障物资供给、稳定就业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疫情传播呈现多点散发趋势,防控形势严峻,一些被封控地区居民面临买菜不便等问题。一边是,线上消费需求激增,带来外卖、快递等行业业务量迅速攀升,进而出现运力不足的情况。另一边,一些行业比如餐饮、酒店、影院等企业员工的工作因疫情按下了暂停键。共享用工模式因需而生、顺势而为,为双方搭起桥梁。部分待业人员加入配送队伍,成为抗疫一线的温暖力量。

  共享用工始于疫情前部分地区的探索,在疫情期间发展壮大。2020年,为了缓解用工压力,不少平台发起共享用工。如京东与苏宁推出“人才共享”计划,阿里推出“蓝海”就业共享平台等。这一模式也得到官方认可。商务部在2020年年初将共享用工模式作为保就业稳流通的典范加以推广,一些地方通过数据分析和技术支持搭建平台,为劳动力紧缺企业精准匹配空闲劳动者。

  共享用工的推广是特殊时期的创新之举,也是多赢之举。一方面,它缓解了疫情期间诸多企业的用工压力,保障了基本物资的充足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也给因复工难而空闲的劳动者提供了获得上岗机会和劳动报酬的新渠道。共享用工助力人力资源在紧缺与富余行业间充分流动,实现供求双方快速、精准匹配,不仅提升了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更为复工复产增添了动能。

  共享用工不单单是应对疫情的权宜之计,也可以成为持续发挥作用的长久之策。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政治、经济、科技、公共卫生等不同领域的风险会传导到各个行业,带来各个行业乃至每个微观主体之间用人需求与供给的波动和失衡。推动类似于共享用工这样的新模式从临时性走向常态化,能够有力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给劳动力市场带来的供需不平衡现象,将就业波动对经济社会的影响降至更小。

  当然,作为新兴用工模式,共享用工的推广也面临一些问题,需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对此,人社部曾出台政策,对共享用工进行规范。明确共享用工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充分尊重劳动者的意愿和知情权,维护好劳动者在共享用工期间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劳动争议和查处违法行为……一条条规矩的划定,让企业共享用工有了清晰的操作指南。当前,进一步推广共享用工模式,需要遵循这些规范,使其在健康有序的轨道上运行。

  新业态不断涌现,为盘活劳动力市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供了更多新机会、新手段、新模式。推动共享用工健康规范发展,打破人力资源流动壁垒,让劳动者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必将不断提高劳动力市场灵活度和就业市场稳定性,助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文章来源:中国劳动保障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