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信托业资产规模止跌回升 财产类信托占比首次跃居第二

  信托行业正在迎来新旧发展动能转换的关键时间窗口——“信托业本轮调整或将已经见底,从而成为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起始点。”

  3月22日,《中国经营报》记者从中国信托业协会了解到,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0.29%,环比增长0.52%。增幅虽然不大,却是信托业自2018年步入下行期以来的首年度止跌回升。

  与此同时,信托的业务发展结构调整显著。比如: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和占比首次超过了单一资金信托而位居第二,成为本轮调整以来稳定信托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主动管理信托中的投资类信托快速增长,且四年间规模总计增加了2.33万亿元,已经成为主动管理信托最主要的产品形式。

  中国信托业协会专家理事周小明表示,经过四年艰难的业务调整和转型探索,时至今日,可以说信托业未来发展的迷雾逐渐驱散,新发展格局方向已经日益明晰。

  行业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

  在经历了2008~2017年间高速发展之后,随着“资管新规”和“两压一降”监管政策的出台,信托业从2018年开始进入一个负增长的下行发展周期,主旋律是转型发展,至2021年底已整整历时四个年头。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披露的数据,信托业管理的信托资产规模自2017年达到26.25万亿元峰值以来,2018~2020年间一直处于负增长的渐次回落之中,三年间规模分别降至22.70万亿元、21.61万亿元和20.49万亿元,同比降幅分别为13.50%、4.83%和5.17%。这种下行趋势在2021年前三季度出现了明显的企稳迹象,到四季度实现了止跌回升。

  截至2021年四季度末,全行业信托资产规模余额20.55万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8年调整以来,虽然信托资产规模降幅较大,但信托业经营收入一直保持了相对平稳态势,而受各种风险因素的侵蚀,数年间行业的利润总额则一直处于下滑之中,三年间同比降幅分别为11.20%、0.65%、19.79%。这种下滑趋势在2021年度也同样得以扭转,成功实现了企稳回升。2021年底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601.67亿元,同比增长了3.17%,同时实现人均利润199.22万元,同比增长了1.43%,虽然增幅不大,但同样是2018年以来首年度实现正增长。

  2021年底,全行业实现经营收入1207.98亿元,相比上年末1228.05亿元略降1.63%。作为主业的信托业务收入,除2018年度小幅下降2.91%外,其后年度则一直稳中有升,且在经营收入中的占比更是逐年稳步提升。

  2021年底,全行业实现信托业务收入868.74亿元,同比增长0.49%,相比2017年四年间总计增长了7.90%;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为71.92%,同比提升了1.53个百分点,相比2017年四年间总计提升了4.30个百分点。

  此外,在转型发展的四年间,信托行业资本实力持续增强,风险抵御能力不断提升。截至2021年底,全行业固有资产8752.96亿元,同比增长6.12%,相比2017年四年间总计增长了33.04%;所有者权益7033.19亿元,同比增长4.80%,相比2017年四年间总计增长了33.95%;实收资本3256.28亿元,同比增长3.81%,相比2017年四年间总计增长了34.69%;信托赔偿准备金346.28亿元,同比增长7.69%,相比2017年四年间更是增长了56.60%。

  在周小明看来,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2021年四季度行业数据表明,行业下行态势已经显示企稳,2021年度或将成为信托业本轮调整的一个转折起承时点,从而成为又一个对信托业具有历史意义的关键时间窗口。

  新旧动能转化明显

  周小明分析指出:“经过2018~2021四年间调整,信托业务的功能和结构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旧的发展动能日益衰减,新的发展动能日益增强,信托业转型发展日见成效,新发展起点逐步显现,主要体现为本轮调整的两个主旋律内在结构富有成效的此消彼长上。”

  一是通道信托和非通道信托此消彼长。

  数据显示,四年间单一资金信托规模下降了63.20%,占比下降了24.24个百分点,到2021年底,规模仅剩4.42万亿元,占比仅为21.49%,规模和占比在信托资产中均已从2017年位居第一降至居于末尾。

  与此同时,非通道信托业务中的主动管理信托(融资类+投资类)四年间持续增长,规模总计增长了14.00%,占比总计提升了18.42个百分点,到2021年底规模已达12.08万亿元,占比已达58.80%。

  虽然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的数据并没有对事务管理类信托作通道信托和服务信托之分,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分析判断出两者之间的此消彼长。近年来,单一资金信托大幅下滑,但事务管理类信托并没有出现同等幅度的大幅下滑而表现为相对平稳的下滑态势,应该说与服务信托的快速崛起不无关系。

  “主动管理信托已经替代通道信托成为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主导业务。”周小明表示,非通道信托业务中的服务信托自2020年以来也得到快速增长。

  二是融资类信托和投资类信托此消彼长。

  数据显示,融资类信托自2020年开始大幅降低,与2019年峰值相比,两年间融资类信托规模总计压降了2.25万亿元,降幅总计达38.60%,占比总计回落了9.57个百分点。2021年底,融资类信托规模已降至3.58万亿元,占比已降至17.43%,已不再是主动管理信托中的主导产品。

  同时,投资类信托自2018年以来一直持续增长,与2017年6.17万亿元规模和23.51%占比相比,四年间规模总计增加了2.33万亿元,增幅总计达37.80%,占比总计提升了17.87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投资类信托规模已增至8.50万亿元,占比已增至41.38%,已经成为主动管理信托中的主导产品。

  投资类信托的持续增长也可从信托资金投向变化反映出来。事实上,受资本市场发展、资管产品非标转标等因素影响,信托资金投向证券市场的占比自2020年开始大幅提升,2020年底占比为13.87%,同比提升了2.95个百分点,2021年底占比更是达到了22.37%,同比大幅上升了8.50个百分点,在所有投向中的名次也从2020年的第五跃至第二,成为仅次于工商企业的投向。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判断,经过四年的调整,信托业新旧发展动能的转换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均衡的临界点,即新业务的增长规模已经可以兜住旧业务的压降规模,而且新业务的增速已经呈现出高于旧业务降速的趋势。”周小明分析认为,2021年度信托资产规模的止跌回升、经营业绩的企稳回升在很大程度上也印证了这个临界点已经显现,它意味着信托业本轮调整或将见底,从而成为信托业新发展阶段的一个起始点。

  三个关键因素奠定新发展格局

  2021年四季度信托行业数据并无意外,融资类信托再次大降。而颇值得注意的是,管理财产信托成为本轮调整以来稳定信托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截至2021年底,管理财产信托规模增至5.5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36万亿元,增幅高达32.53%;占比进一步提升到26.98%,比上年末上升6.56个百分点,规模与占比增幅均为近年来最大。

  与2017年4.34万亿元规模和16.53%占比相比,管理财产信托四年间规模总计增长了27.77%,占比总计提升了10.45个百分点,到2021年底无论是规模还是占比在三大信托来源中更是首次超过了单一资金信托而位居第二。

  在周小明看来,奠定信托业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信托的制度价值,它指明了信托业新发展格局的功能定位。如今市场和政策环境均已发生根本变化,未来信托的私募投行功能将逐渐淡化,信托的资产管理功能、财富管理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将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信托业新发展格局下的主导功能,而这些功能无一不是内生于信托的制度价值之内。

  二是信托的监管政策,它指明了信托业新发展格局的业务方向。

  三是新发展格局下信托业务的发展方向渐明,监管框架已基本形成,监管细则也将陆续推出,规范和推动信托业新发展的监管基础正日益成型。虽然原有的融资类信托和通道信托日渐萎缩,但各种策略驱动的、满足多样化资产管理需求的投资类信托得到了充分发展,以资产证券化信托、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为代表的服务信托更是快速发展,而员工利益信托、破产重整信托、涉众资金管理信托、特殊需要信托等其他类型的服务信托以及慈善信托也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