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股债双杀 “保本理财”为啥也不香了?

  “保本理财咋也不保本了?”股债双杀,很多保守型投资者突然发现,所谓的保本理财产品,已经没那么香了。

  数据显示,截至3月24日,除近6月无净值的产品,市场共有28602只理财产品。其中“破净”,即累计单位净值跌至1元以下的产品达到2218只,占比约7.75%。

  一切似乎都发生在“股债”双杀的背景下。3月9日这一情形达到高潮。沪指一度跌逾4%失守3200点,之后有所探底回升。两市逾3600只个股下跌,只有50只个股涨幅达到或超过10%。北向资金尾盘加速离场,全天净卖出109.34亿元,三日连续减仓累计净卖出近280亿元。K线图来看,权益相关指数呈现六连跌。中证转债指数收盘跌0.7%,成交额1007.09亿元。

  究其原因,和当前外部局势关联密切。业内人士认为,首先,美国股票、债券市场波动加剧,海外市场对A股和债券市场形成压力;俄乌冲突加剧通胀担忧,全球市场避险情绪上升;此外,全球经济复苏前景由此更为扑朔迷离,导致投资者对一季度经济走势预判悲观。

  银行开启自购模式

  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

  就此,一些银行通过开启自购模式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3月23日晚,光大理财发布公告称,基于对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健康稳定发展的信心,将运用公司不超过2亿元的自有资金增持旗下股票型和混合型理财产品。工业富联也曾宣布,其董事会同意公司及公司子公司使用最高额度不超过476亿元的闲置自有资金投资银行、银行理财子公司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安全性高、流动性好、中短期、保本的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

  南银理财随后发布公告,表示已投入自有资金约5亿元用于认购/申购旗下理财产品。

  工业富联就此回应称,全球经济正面临通货膨胀、经济周期性波动等风险,公司相关财务安排旨在提高资金使用率,对冲宏观风险。

  “中国经济已重山在渡,虽难轻舟,终会花明。”光大理财董事长张旭阳表明了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所谓的“保本”

  并不符合市场规律

  其实,纵观“保本”理财本身,其并不符合市场化规律。业内人士分析,所谓的“保本”让投资者无法意识到真实的投资风险,不利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正因为银行理财经历了较长的“保本保息”时期,投资者误认为投资理财是稳赚不赔的,并将其异化成“高息存款”产品,从而忽略了资产管理本身具有的风险和其应有的投资回报。

  实际上,所谓的“保本理财”挥别市场已有时日。近来,央行先后发布了《资管新规》、《理财新规》,旨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引导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的资管业务本源。《资管新规》规定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刚性兑付,而且给予了几年过渡期。2022年1月15日,银保监会表示,截至2021年末银行保本的理财产品已经全部清零。

  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刚性兑付偏离了资管产品“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本质,抬高无风险收益率水平,干扰资金价格,不仅影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还弱化了市场纪律,导致一些投资者冒险投机,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道德风险较为严重。

  在保本型理财产品逐渐退出后,银行理财也进入净值化时代,很多理财产品都标识了风险级别。这意味着,理财产品必须不但要有净值波动,投资者的钱也需盈亏自负。

(文章来源:国际商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