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新型储能产业 这些细分赛道值得关注
新型储能产业将迎来大发展但当前总体储能市场规模有限
第一财经:你好邓总,感谢接受我们的专访。第一个问题,3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方案中强调,到 2025 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到 2030 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您怎么看相关文件对新型储能的规划以及对市场的影响?
招商基金邓和权:随着平价时代的到来,现在新能源发展的制约因素已经不再是补贴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消纳的问题。那么解决消纳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储能。所以储能作为这样的一种配套设施,将会得到一个非常大的发展。随着文件的下发,我们应该也可以明确的看到,储能业务有着广泛的发展空间。那么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当前时点下整个储能市场的规模是比较有限的。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新型储能业务未来的发展可能会呈现两个特点,第一个就是储能发展的增速应该会非常的快,不排除有100%甚至更高的年均增速。第二个特点就是储能总体的增量是比较有限的,现在由于这种储能的经济性还没有完全的到来,所以当前储能总体的市场规模是比较有限的,总体的市场增量短期内也会比较有限。
新型储能产业处于爆发前期但当前成本相对较高经济性较低
第一财经:有观点也提出,2022年是储能的订单放量年,具备订单获取能力及规模扩张能力的企业,有能力迎接市场进一步扩容。您是否认同这一观点?储能产业当前是否正处于爆发的前点?
招商基金邓和权:我们从现在往后去看,把它说成是储能爆发的时间节点,我觉得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从现在往后去看的话,可以预见到,随着这种新能源发电的占比越来越提高,储能作为一个配套的设施,它肯定是有着非常大的发展前景。包括现在新能源相关的上市公司也都在积极进行储能的规划和布局,包括上储能的规划和产能。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目前一些产业资本已经开始进行前瞻性的布局了。
但是也像我刚才提到的那样,储能的经济性目前还面临着一定的瓶颈,特别是考虑到目前原材料、大宗商品的上涨,包括光伏里面的硅料以及新能源电池上游的一些有色金属等资源品的上涨。面对这样的一些成本压力,其实储能作为配套的建设,不管是在发电侧还是在电网侧以及用户侧,其实这些投资主体的投资意愿是会受到一定影响的。因为在没有经济性的情况下,这些投资主体很难去做特别前瞻性的布局。没有这种经济效益的刺激,其实也会制约它们当前的一个发展。
新型储能包含多种技术路线电化学储能商业化进度较为成熟
第一财经:《方案》也明确了除抽水蓄能以外的其它所有储能技术和形式,即新型储能。先请您向投资者们介绍一下,从新型储能的定义来看,哪些技术路线下的相关技术,可以算作新型储能呢?
招商基金邓和权:其实现在抽水储能是占了全球储能市场的百分之七十,是绝对的高比例的权重。那么除了抽水储能之外的一些储能方式,其实都可以把它归为这种新型储能。比如我们说的这种电化学储能,飞轮储能,还有熔盐储能等这些新型的形式都可以归结为新型储能。在不同种类的新型储能方式当中,它们确实也都有着各自的优劣势。比如说像飞轮储能,其实在它的这种效益上,整个从光电到转换成这样的储能形式,其实体量是很大的,但是它的这种成本也是非常的高,非常的昂贵。像熔盐储能可能它在把这些热能转换成相应的能量形式的时候,它在这种地域性的要求上也会比较高。一般像青海地区就有这样一些熔盐储能的项目。
在这些新型储能里面,目前商用普及化程度相对比较高的,比较成熟的应该还是电化学储能。也就是通过这种不同类型的锂离子、钠离子等各种电池的形式来进行能量的存储。这种方式目前在整个产业链端也都有了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的发展。
电化学储能发展速度较快产业链相对更完善
第一财经:您如何看待不同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之间的商业化进度,哪一些技术路线的发展速度会相对更快?
招商基金邓和权:其实刚才有一点没讲到,现在最成熟的肯定还是传统的这种抽水储能的形式。不管是从它的占比,还是从它的贡献上来看都是最大的。但是抽水储能也存在一些既有的问题,比如说它有比较高的物理场景的要求,必须要水资源比较丰富等一些情况下才会更实用,同时储存储能的这种损耗也是比较大的。这样的一些问题会使得在这种传统的储能模式下,其实产业资本也都在纷纷的去转向新型储能去做一些探索。
刚才提到的那几种新型的储能方式里面,从现在往后去看的话,可能电化学储能还是有着更广阔的应用前景。因为电化学储能目前的商业模式也都比较成熟了,整个产业链也都呈现出了一定的体系化,那么配套的这些上市公司也都在进行前瞻性的一个布局。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围绕着不同形式的电池,然后开展这种电化学储能可能会有更好的商用和发展前景。
从三个角度看储能产业链投资机会
第一财经:根据上一个问题所梳理的情况,您当前比较看好在储能领域哪些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招商基金邓和权:储能这种形式从直观上去看的话,不太好对应到具体的投资机会,因为不像新能源车可以有非常直观的感觉。从上、中、下游其实对储能这样一个比较新的业务形态,随着它商用化的普及,慢慢也在呈现出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投资机会。从现在去看的话,我们梳理一下应该有这么一些方面可以去做相关的关注。
比如说从储能的这种载体,就是这些储能电池端,可以去看一下电池相关的投资机会。另外储能是一个很庞大的系统,从我们说的BMS(电池管理系统)或者是EMS(能源管理系统)这样的电池管理系统和能源管理系统,储能系统方面也是有相应的一些投资机会。目前一些上市公司也在做一些储能系统的建设和规划。
除了这两个方面之外,第三块就是涉及到储能的连接和转换的一些器件。比如说储能的变流器、逆变器等的一些环节,也是可以去做一些相关的这种投资机会的考虑。
所以综合而言,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看储能行业的投资机会。从前面储能的电池环节到储能的系统环节,再到以逆变器和变流器为代表的一些相关的环节。
新能源车纷纷涨价今年中下游毛利或将得到改善
第一财经: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的上涨叠加芯片紧缺,近期新能源车企陆续开启今年第二轮涨价,涨价是否会影响终端需求?当然涨价能缓解成本端的压力,整车领域又能否迎来持续性的估值修复?
招商基金邓和权:有几点结论我们可以供大家参考。第一,目前大宗商品的涨价应该是处于一个末端,2020年之前,包括2021年是大宗商品涨价最疯狂的时候,包括在今年的一季度的时候,大宗商品也是出现了一个疯狂的涨价,这种涨价的状态肯定是不可持续的,目前初步判断是处于大宗商品涨价高位的一个状态,未来大概率会在这个位置做一些震荡。所以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压力最大的时候应该可以初步判断是已经过去了。
第二,在去年的时候,原材料涨价的成本压力基本上没有传导到中游和下游,包括下游的一些整车环节是基本上没有提价,所以在去年的时候,中游和下游毛利率的压制是非常明显的。很多电池企业,包括整车的一些企业都是出现了增收不增利的情况。那么随着2022年的到来,这个现象有可能会缓解。因为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特别是上游的一些产能的输出,这种成本端的压力有可能会进行一定的传导。包括从上游的资源端传导到中游的电池端,再由电池端传导到下游的整车,就像刚才有提到的,我们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已经开始纷纷进行提价了,海外的电动汽车巨头也是早在去年就率先做了一些提价的动作。所以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今年这种不同产业链环节的毛利率应该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因为成本中的压力正在比较有效的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进行传导。
第三个方面就是涨价是否会延续,以及是否会影响终端的需求。可能还是要去评估不同汽车厂商的定价能力。当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们就可以做这样的一个思考,就是把汽车当做普通的商品一样,当这个商品要涨价的时候,投资者还愿不愿意买单?如果商品的品质足够好,品牌效应足够强,即使涨价的话,那么客户可能也会去买单。反过来一些品牌比较差的企业,它的涨价可能就会遇到一定的问题。因为客户可能对这类车型比较敏感,或者是议价能力在消费者那一端的话,可能有一些新能源车型就没办法涨价,所以还是需要去看不同的品牌,不同车型的应对情况。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