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今年本市历史建筑全面挂牌保护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建筑,对保护传统风貌、延续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提升城市品质意义重大。近日,北京正式发布《认识身边的历史建筑》公众科普读本,介绍历史建筑相关知识,提升公众保护意识,为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提供支撑。据悉,2022年,北京将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

  已分三批次公布1056栋历史建筑

  读本由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编制,主要包含“什么是历史建筑”“历史建筑的分类保护”“我能为历史建筑保护做什么”“历史建筑保护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如何活化利用历史建筑”等五部分内容,深入浅出,生动详细。

  根据读本信息,所谓“历史建筑”,就是指平面布局和建筑要素至今尚存,具有一定保护价值,能够反映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尚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且尚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的建筑物、构筑物,包括优秀近现代建筑、工业遗产、挂牌保护院落、名人旧(故)居等。

  2017年起,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文物局、市住建委、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联合工作小组,联合各区政府,开展历史建筑的普查与确定工作,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已分三批次公布历史建筑共1056栋(座)。2021年新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将历史建筑纳入保护范围。

  依据建筑形式、历史使用功能、建筑年代等,北京对历史建筑进行分类保护,其中合院式建筑约占49%、居住小区约占26%、近现代公共建筑约占14%、工业遗产约占10%、其他建筑约占1%。

  西城东城海淀历史建筑分布最多

  据了解,已公布的历史建筑分布在11个行政区,未来将逐批公布更多、分布更广的历史建筑。目前,历史建筑分布最多的三个行政区分别是西城区339栋(座)、东城区316栋(座)和海淀区195栋(座)。

  “历史建筑”原则上为建成50年以上的建筑,在已公布名录中也占到98%左右。不过,据介绍,建成不足50年,但具有特别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具有非常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的建筑也可纳入历史建筑名录,包括菊儿胡同新四合院、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历史建筑群、中国国家图书馆等。这些历史建筑承载功能多样,建筑风格多元,也是北京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挂牌保护

  2022年,北京将全面开展历史建筑挂牌保护工作。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公众而言,清晰明确的标志牌是识别历史建筑的重要方式。2021年12月底,北京市完成首批历史建筑示范挂牌,包括政协礼堂、民族文化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63栋(座)历史建筑,实现北京历史建筑挂牌“零”的突破。标志牌中央显示建筑名称,左上角附有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徽标,正下方显示建筑编号、公布时间及公布单位、平面示意图等信息。

  除了挂牌保护,北京还按照“一栋一档”的原则为历史建筑建立档案,包括基本信息、历史价值、风貌特色、保护范围等,并详细记录具有保护价值的部位。本报记者陈雪柠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