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欧普康视2021年营收净利双增 医改政策风险受关注


  欧普康视(300595.SZ)近日披露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12.95亿元,同比增长48.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5亿元,同比增长28.02%。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净利为1.12亿元,同比下滑28.27%。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欧普康视的全年业绩接近此前预告区间的中值,其中第四季度因华东地区疫情防控收紧,视光终端营业时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OK镜的验配业务;此外,股权激励因素对公司下半年度净利润的影响为4400万元,也是拖累业绩的一个因素。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医改风险,欧普康视在年报中亦进行了风险提示。

  销售净利率同比减少5.31个百分点

  欧普康视是一家专业于眼健康和近视防控技术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专注眼视光产品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眼视光服务,是国内首家上市的眼视光高科技企业,业务包括“眼科及视光医疗器械(产品)”与“眼视光服务”二大板块,目前主要业务为角膜塑形镜等硬性接触镜类产品及配套护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逐步向“全面的眼视光产品研发制造及专业的眼视光服务企业”发展。

  公司目前的主要产品是角膜塑形镜及其护理产品,用于视力矫正和近视控制,拥有“梦戴维”和“DreamVision”两个塑形镜品牌。公司采用经销和直销相结合的模式。在经销渠道方面,公司拥有一批已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商,授权他们向某个特定区域,或某些眼视光服务机构销售公司的产品。而对于一些民营医院和公司(及子公司)所在区域的非民营医院,公司或子公司将产品直接销往医院。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95亿元,较上年增长48.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5亿元,较上年增长28.02%。公司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核心产品角膜塑形镜的增长。

  从收入结构来看,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为角膜塑形镜,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70亿元,同比增加28.45%,占营收的比重为51.73%,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8.17个百分点。普通角膜接触镜期内实现营收1729.69万元,同比减少13.96%,营收占比为1.34%,占比同比较少0.97个百分点。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欧普康视营收占比增加的产品主要是医疗收入和普通框架镜及其他,期内分别实现营收1.77亿元、1.96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80.78%、84.44%,营收占比分别为13.66%、15.12%,占比同比分别增加6.42个百分点和2.93个百分点。

  在此之前,市场对于欧普康视“产品单一”的担忧声此起彼伏,如今,欧普康视产品结构的变化或许可以减轻外界的担忧。

  不过,在主要产品毛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欧普康视盈利能力也受到影响。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成本率为23.31%,同比增加1.85个百分点,销售毛利率为76.69%,同比减少1.85个百分点,销售期间费用率为29.19%,同比增加0.21个百分点。受上述因素影响,公司销售净利率为45.68%,同比减少5.31个百分点。

  提示医改政策风险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欧普康视年报在开篇的位置便重点提示了各项风险,摆在最前面的就是国家行业政策的变化和产品法律风险,其中包括行业政策变化的风险、医疗改革政策影响的风险、贸易政策变化带来不利影响的风险及产品使用法律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与2020年年报相比,其中医疗改革政策影响为新增提示风险,欧普康视的具体提示如下:

  “当前,国家正在推动公立医院高值医用耗材采购的两票制和集中带量采购,公司产品目前不在医保范围之内,安徽省医保局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目前没有将角膜塑形镜纳入集中带量采购的计划。未来若公司主要产品纳入医保范围并实施带量采购,可能出现价降量升的情况,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由此可见,国家医改政策的快速推进和广泛覆盖正在影响医疗行业的方方面面,种植牙的集中带量采购政策打破了消费医疗不会集采的惯例,虽然安徽省医保局此前回答提问时明确表示目前没有集采计划,但OK镜未来是否也会纳入集采仍存在不确定性。

  欧普康视指出,未来如果将OK镜纳入医保并带量采购,将产生两个方面的影响:销售量的提升和销售价格的下降。

  近年来,因OK镜控制近视效果较好,得到医生和患者的认同,市场持续高速增长。欧普康视和爱博医疗是国内的两大龙头企业,欧普康视近几年的收入增长速度均保持在40%左右,爱博医疗的OK镜由于独特的设计迅速走红市场,去年“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同比增长159.54%

  OK镜的高速增长能否持续?目前投资者最为担心的就是政策变化的风险。此前,多位投资者多次在深交所互动平台询问公司的OK镜产品是否属于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公司是否有相应的应对措施。

  2021年10月14日,有传闻称,北京市卫生健康监督所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卫监所﹝2021﹞20号)。其中提到,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服务,如有开展,将予以叫停。受此影响,A股角膜塑形镜相关公司股价剧烈波动,市值蒸发数百亿。

  《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向北京市卫生健康监督所(下称“北京卫监所”)核实了解到,该所于2021年4月14日发布过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卫监所﹝2021﹞20号),但其中并未提及角膜塑形镜。

  “我们4月14日确实内部发了一份《关于进一步规范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京卫监所﹝2021﹞20号),但内容没有涉及‘二级以下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角膜塑形镜(OK镜)验配服务,如有开展,将予以叫停’这句话。”北京卫监所一位内部人士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文件里完全没提角膜塑形镜,只写了“严肃查处违法开展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这些违法行为,还有医疗器械的违法使用等。

  难消投资者担忧

  除此之外,随着监管趋严,部分投资者对欧普康视的市场终端运营情况颇为担忧。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角膜塑形镜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1998年才从美国引进角膜塑形镜技术,而在最初的几年内,由于缺乏行业管理和规范性操作等原因,使得最初几年内角膜塑形镜在国内配戴者中出现了一些严重不良现象。

  为保证医疗安全,维护患者权益,2001年,卫生部发布《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医疗机构需为二级(含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此外,深圳、上海等地就曾发文强调过OK镜合规验配问题。其中,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2017年3月17日发布了《角膜塑形镜验配技术规范》,其针对验配机构资质要求为应符合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等。

  同时,上海市卫健委也于2019年6月13日发布过“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的通知》”,其中强调,“广大消费者验配角膜塑形镜,应到符合验配角膜塑形镜执业管理规定的医疗机构验配。各区卫生健康部门要按照《卫生部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验配角膜塑形镜管理的通知》(卫医发〔2001〕258号)的要求,严肃查处违法开展验配角膜塑形镜的行为。”

  公告显示,2020年底,欧普康视就拥有十家康视眼科医院、约230家视光服务终端。2021年11月3日,欧普康视定增方案终获证监会批准,公司欲募资新建1348个眼视光服务终端。

  欧普康视证券事务部相关人员此前告诉记者,“一般(眼科)医院大部分是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眼科)门诊部、(眼科)诊所是医疗机构,但不是二级以上的;视光中心、社区眼健康中心一般不是医疗机构。”

  同时,针对公司定增中计划新增的1348个视光服务终端(据此前披露包括视光中心与眼科诊所),她表示,“我们定增里面计划新增的1300多家的眼视光终端,主要是指眼科诊所,眼科诊所就是医疗机构,不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

  那么,目前欧普康视二级以下的医疗机构又是如何进行定制与销售的?

  对此,前述欧普康视证券事务工作人员表示,取得零售许可证的机构,可以为取得二级医院验配处方的用户定制镜片并提供服务。如果是公司直营的网点,客户来的时候公司会要求他开具有二级以上的医院的处方,或者说给客户提供一定的方便帮助他去开具处方。

  这一模式难消投资者疑虑。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在互动易平台上,曾有投资者提出,“在二级以上的医疗机构验配后,为何不在那里做定制配镜,为何会导流到视光中心?是否因为这些医疗机构太忙同时又不具备相关的专业人员?所以,在利益分配合理的情况下,导流到视光中心?如果这种模式强制在全国推广且严格监督施行的话,对公司净利润影响多大?”

  对此,欧普康视回复称,“角膜塑形镜的售后服务工作非常频繁且持续多年,社区视光专业服务机构更加便利和个性化,且大多数售后服务免费,所以很多用户愿意选择在社区终端定制镜片和售后服务,类似很多患者选择社区牙科诊所。还有一些其它原因,如:角膜塑形镜未进医院收费目录,医院无法销售;配镜后售后服务频繁,工作量巨大,医院没有足够的人力承担;医院耗材占比超标等等。”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