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微创系”四家公司2021年度业绩悉数出炉 三家处亏损状态

  3月31日早间,港股微创医疗科学有限公司(下称:微创医疗)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公告。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31日,微创医疗实现收入7.79亿美元,同比增长20%,若剔除汇率影响,则为增长15%;利润方面,公司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76亿美元,亏损同比扩大44.6%。

  具体业务方面,2021年初至今,微创医疗及联营公司在国内共有22款产品获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注册证,5款产品进入“绿色通道”,累计拥有26款“绿色通道”产品;在海外共有7款产品获得FDA核准,15款产品获得欧盟CE认证。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微创医疗以外,从其内部拆分出来的科创板股票心脉医疗、港股心通医疗以及微创机器人也于近期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公告。

  三家拆分公司仅一家实现盈利

  微创医疗拆分出了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为心脉医疗、心通医疗以及微创机器人,这三家公司目前均为微创医疗子公司。

  作为微创医疗拆分出来的第一家上市公司,心脉医疗于3月29日晚间发布了2021年度业绩公告。

  公告显示,心脉医疗2021年的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45.59%;归母净利润为3.16亿元,同比增长47.17%;扣非净利润为2.88亿元,同比增长51.08%;研发成本方面,2021年公司研发投入1.23亿元,占同期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18.04%。

  值得注意的是,心脉医疗也是微创医疗拆分出来的上市公司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

  公司表示,原因在于心脉医疗布局的多款产品已经步入成熟期。另外,目前心脉医疗在研的产品中,多款产品取得了型检报告和动物实验报告,预计将在2022年度逐步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国金证券点评指出,公司众多在研产品储备足以体现公司强大的创新研发实力。兴业证券也对其给予审慎增持评级。

  作为微创系第二家拆分上市公司,心通医疗于3月29日发布了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年度业绩公告,公告指出,2021年公司实现收入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3%。虽然营收实现高速增长,但公司截至目前还在持续亏损中。业绩期内,心通医疗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83亿元,上年同期亏损3.98亿元,亏损缩窄。

  对于亏损缩窄,公告指出,主要是由于VitaFlow的市场认可度提高及VitaFlowLiberty自2021年9月推出后商业化带来的收入的增长。同时,2021年,心通医疗对医院覆盖进一步扩大。

  3月30日,微创机器人也发布了其上市以来的首份年度业绩公告。2021年微创机器人实现营收215万元;毛利91.9万元。上述收入主要来自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蜻蜓眼的销售收入。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全年,微创机器人的净亏损高达5.84亿元,同比亏损扩大179.28%。财报指出,亏损主要来自产品研发、临床试验等。2021年研发费用大约为3.92亿元,同比增长190%。

  微创机器人于2022年1月获批上市的“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国内唯一一个获批上市的腔镜手术机器人,目前,该产品尚未实现大规模销售。

  对于手术机器人的未来发展前景,四川天府健康产业研究院首席专家孟立联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微创手术是医疗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所以手术机器人的发展前景还是预期向好的。只不过该领域的发展需要足够量的数据支撑,目前该领域的数据还是不够多。

  旗下仍有多家公司筹备拆分上市

  一直以来,微创医疗都被业内戏称为“创造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2021年12月28日晚间,微创医疗曾发布公告表示,拆分微创脑科学,并于同日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摩根大通、中金公司为微创脑科学联席保荐人。

  至于微创电生理,根据上交所官网显示,科创板上市委员会于2022年3月31日召开的第24次上市委员会审议会议中,通过了微创电生理的首发事项。

  微创医疗2021年度业绩公告显示,截至公告发布日期,微创医疗分别持有微创电生理和微创脑科学38.49%股权和54.64%股权。微创电生理为微创医疗联营公司,微创脑科学为微创医疗子公司。

  对于拆分上市好处,多位行业人士均对记者表示,独立上市有助于将公司的价值更好地释放。同时,将对应板块业务拆分至体外,对于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有很大好处。

  另外,根据微创医疗此次公告表示,目前微创集团还布局了非血管介入、内分泌、康复医疗、运动医学、辅助生殖、体外诊断(IVD)、皮肤及身体管理、五官科及消毒灭菌等新兴业务领域。至于未来微创医疗是否会在上述领域再度拆分出上市公司来,也值得期待。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