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利空因素正消除 港股应声大涨 外资闻风而动大买龙头科网股 中外资投行如何看?

  4月4日,恒生三指数开盘齐升,恒指全日收22502点,升2.1%。恒生科技指数收4769点,大升5.4%。国指升3.1%,报7770点。主板股票的升跌比率为28比12,恒指成份股今日47只股份上升,下跌个股16只。在无北水灌溉下,港股整日成交额1028.08亿元。

  板块方面,港股地产、金融、电动汽车与科技互联网表现不俗。哔哩哔哩涨逾13%,快手涨逾8%,京东、百度、美团涨超7%,阿里巴巴涨近4%,腾讯涨近3%。新能源汽车板块大涨,小鹏汽车、理想汽车涨超10%,比亚迪涨超8%,蔚来涨近8%。抗疫概念股走强,开拓药业涨近37%,歌礼制药涨超14%,复星医药涨超12%,京东健康涨近11%。中国平安升4.9%;港交所上升1.3%;碧桂园及碧桂园服务分别涨8.3%与16.1%。

  美股开盘前,热门中概股集体走高,哔哩哔哩涨近11%,滴滴涨近13%,知乎、爱奇艺、贝壳拼多多、老虎证券涨8%。

  证监会释放重大利好,大摩认为中概股审计协议达成机会较高

  4月2日,中国证监会就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征求意见稿)》(下称《规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本次修订拟主要作出的调整包括:完善法律依据,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作为上位法;调整适用范围,与《国务院关于境内企业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管理的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相衔接,明确适用于企业境外直接和间接上市;明确企业信息安全责任,和完善跨境监管合作安排,为安全高效开展跨境监管合作提供制度保障。

  另外,此次修改删除了《规定》中关于“现场检查应以我国监管机构为主进行,或者依赖我国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的表述。明确应当通过跨境监管合作机制进行,证监会或有关主管部门依据双多边合作机制提供必要的协助。

  对于此次修订,投行摩根士丹利表示,维持中美就中概股审计最终可达成协议机会较高的看法。该行认为,中国证监会修订《关于加强在境外发行证券与上市相关保密和档案管理工作的规定》,是中国发出的重要信号,表达就中美审计纠纷进行合作的意愿。上述修订中概股境外检查规定,明确中国审计立场。修订后的规则强调,所有相关当事人须自始至终遵守保密和档案管理规则,及需要一个正式的协作机制作为未来跨境审计检查的基础。同时,该行期待美国进一步的确认和后续合作细节。

  科指大涨5.4%,科网股拉升

  恒生科技指数今日大涨5.4%,30只科指成分股中29只收涨,20只涨幅超5%。当中,哔哩哔哩以13.3%涨幅领涨,医疗与电动汽车制造个股涨幅紧随其后,京东健康、平安好医生与阿里健康涨幅为10%左右;小鹏汽车与理想汽车涨超10%。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近日接受采访时谈到,中概股和港股实际上已经超跌。同时,港股受中概股的拖累,在部分外资离场的影响下,出现了非理性下跌。3月16日金融委专题会议,针对投资者担忧的问题,均作出正面回应,基本消除了大家的疑虑。例如,提出我国证监会与美国SEC要加强合作和协商,争取在对赴美上市的中国公司监管要求方面达成一致。对于互联网平台企业、房企等如何规范发展及风险防范,也提出了明确原则和方案。因此,未来中概股和港股的走稳回升,也基本可以确定。

  外资闻风先动,买入科网股龙头

  沪深港通受清明节假日影响未开闸,港股大涨之时,多家科技互联网龙头股份受外资机构追捧。

  腾讯、美团及阿里巴巴在科指成分股中成交额排名前三,分别为港元60.73亿、49.79亿剂47.31亿,另外,涨幅最大的哔哩哔哩成交额9.16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据富途数据,今日净买入以上科技互联网龙头股的机构,多为外资行。

  腾讯获美林与小摩各超55万股净买入,瑞银与中信里昂净买入额皆超27万股,大摩净买入17.63万股。净卖出方面,富途排名第一,净卖出近50万股。

  净买入美团最多的机构则是瑞银与小摩,净买入股份分别达134万与100万,富途净卖出美团58.62万股。

  大摩小摩合共净买入阿里巴巴182万股,另外,瑞信净买入阿里巴巴70.44万股。净卖出阿里最多的机构则是瑞银,净卖出160.91万股,是第二名富途净卖出股的三倍以上。

  碧桂园服务大涨,惠誉下调其评级

  今日内房股集体走高,中国金茂及龙光各升20.3%及20.4%,中国海外升7.6%。野村发表报告表示,随着福州(福建省)、衢州(浙江省)、秦皇岛(河北省)自3月30日以来相继放宽内房政策,政策放松措施符合该行的预期,确认内地地方政府努力应对实体房地产市场。房地产股中,碧桂园服务涨16.16%,碧桂园涨8.36%,表现亮眼,不过机构对其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中金近日发表报告表示,碧桂园服务坚持原有发展战略、维持2025年千亿人民币营收目标不变,略调整业务分拆至基础物业500亿人民币、社区增值服务300亿人民币、城市服务150亿人民币、商业营运100亿人民币。2022年碧桂园将推动被收并购公司的经营整合,以期优化资产负债表。

  该行预计,碧桂园服务当前无形资产期末余额对应2022年至2023年摊销额将达到约11亿人民币,因此分别下调对其2022年至2023年归母净利润均13%,各至54.6亿元和73.5亿人民币,对应按年均增长35%。中金表示,若在此口径上加回无形资产摊销等调整科目,对应碧桂园服务调整后净利润为64.8亿人民币和84.3亿人民币,按年各增41%和30%。该行维持对碧桂园服务“跑赢行业”评级,下调目标价34%至50元,对应2022年预测市盈率26倍。

  只是,碧桂园盘后发布公告,3月共实现归属公司股东权益的合同销售金额约301.1亿元人民币,合同销售建筑面积约387万平方米,分别按年跌42.85%及34.85%。

  受此影响,评级机构惠誉将碧桂园的长期外币和本币发行人违约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并确认评级为“BBB-”。惠誉表示,负面展望主要由于去年第三季开始的合同销售额和销售回款减少,加上行业的利润率下跌。虽然碧桂园能够进入资本市场,但中国房地产开发商融资难及经营环境不稳增加了不明朗性。而集团的杠杆率高于大部分投资级别的同业。

  瑞银近日发表本港市场策略报告表示,约94%的MSCI香港指数成份股公布去年业绩,总体去年纯利及收入按年各升16%及11%,瑞银表示,该行对MSCI香港指数持谨慎乐观态度,仍看好香港银行、高息股票和本港重新通关后的受益者,却不看好香港房地产板块。

(文章来源:财联社)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