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天翼云进入4.0阶段 布局全国算力一张网

  “东数西算”核心是将我国东部地区产生的数据汇集传输到西部地区储存和运算处理,从而实现东西部协同、数据跨区域流动和对数据进行实时计算。对于IT基础设施供应商而言,既是机遇,亦是挑战。这不仅要求各企业建立自己庞大的数据中心,还需要把基础网络、云平台、算力、数据和应用一体化做到TOP级别。

  《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数据显示,中国算力资源中每投入1元带来的经济收益是3~4元,数据中心的投资带来较高的经济外部性、利润溢出效应。算力作为数据经济时代的核心生产力,正成为全球战略竞争的焦点。但算力要动起来,要与数据连同,才能将价值发挥出来。

  让算力聪明地动起来

  如果要建立云间高速的传输优势,那么数据要如何流动呢?正如我们开车习惯利用导航获取大数据分析后的最佳路径,那么云和网如何配合,才能让数据找寻到通往最匹配算力中心的最佳路径,做到成本、算力、时延的最优?这就要考验算力调度能力了。

  在“东数西算”工程中,跨地域数据交互,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应用,对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提出新的要求。天翼云自主研发的算力分发平台,让算力能够即取即用。基于全网算力资源,天翼云结合自研的算力调度引擎、算力资源管理平台两大核心平台,提供资源纳管算力度量、算力分发能力,实现算力调度和数据流可控,从而达到灵活的全网算力自定义调度能力,实现算力调度无处不在。

  经过10年发展,天翼云已进入4.0阶段,强化了分布式云基础设施,凭借云网融合优势构建了云网操作系统,并以此为基础对所有算力节点进行统一管理、调度和运营维护。

  近几年,天翼云逐渐扩大服务区域边界,向西部地区加码,早在2020年就完成了“2+4+31+X”资源池布局,该布局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的国家枢纽节点的选址、业务定位以及核心集群与城市数据中心的分类高度吻合。其中2+4指在内蒙古、贵州,以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川陕渝四大区域中心建设中心云,满足大规模、集群化、低成本算力需求;31则是在31省重点城市布局区域云;X则是按照一城一池的标准推进边缘云300余个地市的覆盖,提供敏捷算力,承载就近接入、超低时延、数据本地化的近场级算力需求,覆盖千城万池。

  通过对分布式云的统一管理,经历了对异构多芯云间资源纳管、经历算力的感知-注册-建模-度量,再到上层策略编排,实现对算力、网络及成本的综合评估,天翼云实现了性能与服务体验双平衡基础上的云间最佳调度。这种在“2+4+31+X”资源池间的智能调度,为未来进一步实现“东数西算”8大算力枢纽,以及各个区域集群间的算力调度模式,进行了提前验证与实践探索。

  低碳算力助力绿色经济发展

  “东数西算”能够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导至西部,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合理布局、优化供需、互联互通,整体有利于均衡提升国家整体算力水平,并提高能效和可再生能源使用要求,推进数据中心绿色发展。

  由于我国东部地区能耗量大,电力成本高,能源供给不足,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这种不均衡正在促成东西部地区在更多领域达成合作,像数据中心等东部高耗能产业可以向西部迁移,借助西部的能源优势支撑东部的算力需求,西部地区则能够提升产业发展,同时整合碳汇资源发展绿色经济。总体来看,这就是控制总能耗的前提下,对齐东西部算力基建水平,从而全面推动我国绿色低碳经济。

  面对这一全国性布局的创新机会,天翼云抢抓数字先机,构建算力底座。据悉,中国电信云计算贵州信息园是按照世界级第四代绿色大数据园区建设标准建设。2016-2020期间,贵州信息园整体用电量五年翻了三番的同时,空调电耗却相对下降26%。同时,云计算贵州信息园2020年PUE最优值达到1.18,远低于国家数据中心建设标准要求的1.5。

  目前天翼云已然具备助力“东数西算”工程建设的资源和绿色集约化发展能力,下一步将加快在八大枢纽节点的征地建设工作,联动产业上下游,加速构建全国算力一张网。

(文章来源:中国电子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