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加强上市公司梯队建设 做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

  近期,青岛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下称“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认真贯彻落实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采取四项举措支持保障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筑牢疫情防控底线,强化运行调度,优化服务环境,金融重点指标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数据显示,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进一步做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截至3月中旬,青岛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3家。

  四项举措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获悉,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上述四项举措包括抓服务保障,硬核举措践行金融抗疫使命;抓融资对接,切实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抓直接融资,进一步做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抓项目落地,以优质资源引领金融业发展。

  该局牵头青岛市相关部门联合出台《青岛市金融服务保障疫情防控若干工作措施》,明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重点保障疫情防控企业金融需求、开展产业融资工作专项行动计划、为防疫一线提供公益保险服务等十条工作举措,精准有力发挥金融对疫情防控和助企纾困的重要保障作用,确保疫情期间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和服务人民生活“不断档”。

  “抓融资对接,切实保障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方面,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全面实施2022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春雨行动”,围绕有效需求牵引、实体经济振兴、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落实、民生改善和共同富裕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大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促进指标增长。用好金融辅导员队伍、金融管家、“166”融资服务专线、“金企通”金融服务信息支持平台、“金小鑫”微信小程序,推动金融服务便捷可得。优化普惠金融政策,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

  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春雨行动”已实现规上工业企业走访全覆盖,向“专精特新”等7000余家企业发送服务短讯,摸排有效融资需求超过130亿元,成功对接33亿元。截至2月末,青岛市本外币贷款余额2.47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增速高于全国1.2个百分点,用于核算GDP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增速达到11.75%。

  做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

  进一步做强资本市场“青岛板块”是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重点举措之一。

  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抢抓注册制窗口期机遇,加强上市公司梯队建设,持续开展企业家资本市场培训,深化与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合作,提升青岛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功能,重点挖掘“高企上市培育库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等上市后备资源,推动全市更多优质企业上市。

  山东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业协会介绍,2021年,山东省新增IPO挂牌公司数量36家,加上4家已挂牌新三板精选层通过转板登陆北交所的公司,总计40家。其中,青岛13家,占比32.5%。

  数据显示,今年1月,创新奇智首发上市,迎来开门红,截至3月中旬,青岛全市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73家;过会待发企业2家;在证监会、交易所排队在审企业10家,在港交所排队在审企业2家;在证监局辅导备案企业23家,后备资源充足。

  截至2月末,青岛上市公司实现募集资金51.5亿元,其中,青岛银行(002948.SZ)“A+H”配股募资41.96亿元;非金融企业和银行发行债券78只,募集资金545亿元;全市实现股债融资596.5亿元。

  与此同时,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按照“工作项目化、项目清单化”要求,梳理完善全市金融重点项目库,运用资本招商、平台招商、社会化招商等方式,加速集聚各类优质金融资源。其中,出台《青岛市进一步支持打造创投风投中心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实施头部创投风投引育行动,引导创投风投支持创业城市建设。

  青岛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末,青岛市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管理规模增速分别达到17.7%、88.1%、50.0%,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数量增速均居全国第2位;管理规模增速居全国第3位,较去年末提高2个位次。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