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石大胜华2021年净利同比增长354% 围绕新能源材料拓宽布局

  维持碳酸酯基本盘稳定增长的同时,石大胜华(603026)正在拓宽新能源材料布局。

  4月8日晚间,石大胜华发布2021年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70.56亿元,同比增加57.67%;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同比增加353.6%;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3元(含税)。

  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拉动需求增长,石大胜华主要产品碳酸酯系列在2021年贡献了近6成的营收;产量48.6万吨,销量29.91万吨,均价为14032.75元,同比增长68.1%;该产品毛利率为48.87%。

  不过,受产能释放等因素影响,市场对供应过剩担忧情绪发酵,年初以来碳酸二甲酯价格持续走跌。

  隆众资讯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山东市场碳酸二甲酯价格在9000-10000元/吨区间波动,进入2月春节过后价格持续下跌,3月山东市场主流价格下跌至5784.8元/吨,跌幅达36%。

  值得关注的是,石大胜华在今年一季度仍然保持较强的盈利能力,该公司预告称,预计第一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45-4.72亿元,同比增加91.86%-103.50%;与2021年四季度的4.4亿元相比,实现2%-8%的环比增长。

  对此,石大胜华管理层在4月10日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上市公司在一季度仍然保持满产满销,主要得益于长期以来的客户积累。尤其是,海外客户占比约70%,这部分属于价格较高的高端市场,且签订长单也使公司受价格波动影响较小。此外,由于技术改造提升效率,自供环氧丙烷以及规模效应等因素,公司具备一定成本优势。

  业内已有多家上市公司扩产碳酸酯,其中不乏数十万吨的产能规划。石大胜华管理层表示,业内扩产对公司影响不大,因为公司30万吨电解液项目将在2023年建成,届时碳酸二甲酯更多将用于自供。目前,石大胜华主要以委外加工的方式介入电解液行业。

  “每个行业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在快速发展时期吸引来新进入者,供应过剩会引发落后产能出清,优势的产能都会集中在头部企业,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目前行业内整体开工率仅有50%,甚至一些工厂在3月份已经停工。”石大胜华管理层认为,近期价格走势是由于供需关系变化导致的,预计今年三四季度将会回归到合理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石大胜华业务在向硅基负极材料领域延伸。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1000吨/年硅基负极产线建成并试生产,另有2万吨/年的产能规划将在明年年底落地。

  石大胜华管理层表示,目前主要产品是高首效硅氧碳负极,4680电池是主要的目标群体,预计2025年4680电池需求量在200GWh以上,对应硅基负极需求超过16万吨,具体还要看实际的达产数据。

  “今年上半年公司已经在开展消费类和电动工具类客户的送样工作,上个月底也向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广汽埃安等客户进行送样。今年的目标是打开市场销售来验证产品指标,明年目标是和国内前十的动力电池厂家达成合作,国际客户的开发计划放在2024年。”石大胜华管理层称。

  硅基负极被视为下一代负极材料,具有高容量的特点,可以大幅改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目前,主流石墨负极材料比容量可做到355-360mAh/g,已接近理论比容量372mAh/g,而硅材料理论比容量达4200mAh/g,是石墨的10倍以上。不过硅基负极膨胀性较大的缺陷仍需改善。

  石大胜华近年来逐步剥离传统化工业务,并围绕新能源材料展开布局。2021年底,石大胜华接连公告布局了7个新建项目,建设30万吨/年电解液项目,配套完善10万吨/年液态锂盐项目,1.1万吨/年新型添加剂项目;延伸发展锂电材料项目,布局2万吨/年硅基负极、2万吨/年补锂剂、1万吨/年新型导电剂等项目。此外,石大胜华还公告5万吨/年湿电子化学品项目,布局半导体辅材等产品,培育第二成长曲线。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