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3月份CPI同比涨幅扩大PPI同比涨幅继续回落 专家认为通胀水平整体可控

  4月1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3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3月份CPI同比上涨1.5%,环比持平;PPI同比上涨8.3%,环比上涨1.1%。

  “总体来看,本月PPI环比上涨加快,CPI同比上涨加快,体现了全球通胀持续升温对我国形成的输入性通胀压力有所增加。”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PPI和CPI同比涨幅之间的剪刀差回落至6.8个百分点,与去年四五月份的水平接近,反映出价格从上游向下游传导或有加快。

  3月份CPI同比上涨1.5%

  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

  “3月份,受国内多点散发疫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CPI环比持平,同比涨幅有所扩大。”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高级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时表示。

  从环比看,CPI由上月上涨0.6%转为持平。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上涨1.4%转为下降1.2%,影响CPI下降约0.22个百分点。非食品中,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主要是能源价格上涨带动。

  从同比看,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5%,降幅比上月收窄2.4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28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上涨2.2%,涨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77个百分点。

  “CPI同比上涨1.5%,主要是猪肉价格低位企稳,蔬菜价格走高及去年基数走低。”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当前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机制、饲料成本上升与猪肉生猪收储调节效果逐步显现;能源价格及国内散发疫情对蔬菜价格构成扰动;以及去年基数走低影响。

  在周茂华看来,局部疫情对消费者物价产生“正反两面”影响,一方面,对服务及非必选商品需求造成抑制,拖累内需表现,近几个月国内服务、非必选商品销售价格同比走低;另一方面,推升果蔬生产及物流环节成本,叠加能源价格走高,短期推升果蔬价格。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证券日报》记者,3月份,CPI同比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达到1.5%,但仍属于偏低水平。从当月主要商品价格走势来看,食品和服务价格都比2月有所下降,符合春节后的季节性规律。不过,3月食品价格较2月仅下降1.2%,降幅明显低于往年,这直接导致3月食品价格同比降幅显著收窄,从上月的-3.9%来到-1.5%,并成为推高3月CPI涨幅的主要原因。其中,3月蔬菜价格超季节性上升,带动同比涨幅显著走高至17.2%,是推高食品CPI乃至整体消费者物价涨幅的主要原因。猪肉方面,近期养殖户抛栏仍在持续,3月猪肉价格持续走低,但在上年同期价格基数更快下行背景下,3月猪肉价格同比降幅略有收窄。

  “3月推高CPI涨幅的另一个原因是国际油价上扬带动国内燃料涨价。当月汽油、柴油和液化石油气价格环比分别上涨7.2%、7.8%和6.9%,同比涨幅则分别扩大至24.6%、26.9%和27.1%。这带动3月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3.5%,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王青分析道。

  董莉娟表示,据测算,在3月份1.5%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1个百分点。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继续保持稳定,3月份同比上涨1.1%,涨幅与2月份相同。

  “近几个月CPI同比与核心CPI同比均处于1%附近波动,物价继续处于近五年低位,一定程度反映内需偏弱。”周茂华说。

  PPI同比上涨8.3%

  涨幅继续回落

  董莉娟认为,3月份,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PPI环比上涨,同比涨幅继续回落。从环比看,PPI上涨1.1%,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从同比看,PPI上涨8.3%,涨幅比上月回落0.5个百分点,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较高。调查的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价格上涨的有37个,比上月增加1个。

  “3月PPI环比上涨,同比进一步回落,受国际地缘局势影响,能源及原材料商品价格再度走高,推动工业生产者价格环比上涨,但同比受去年高基数影响而进一步下滑。”周茂华认为,PPI同比放缓好于市场预期,但仍继续维持高位运行。

  “PPI与CPI同比剪刀差连续5个月缩窄,有助于缓解部分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压力,加之国内出台一系列纾困助企政策措施,有助于稳定企业经营信心。”周茂华说。

  据测算,在3月份8.3%的PPI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6.8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1.5个百分点。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外部环境仍将复杂多变。美联储可能提高加息幅度并尽快开启缩表,应对通胀的持续升温,但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在短期内易上难下,对我国的输入性通胀压力也会有所持续。从目前来看,我国通胀水平整体可控,对货币政策的掣肘相对有限,但下半年要关注“猪油共振”的影响。宏观政策要按照相关部署,及时出台有利于市场预期稳定的措施。继续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尽快落地减税降费政策,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出台科技创新和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等,多措并举为市场主体纾困,缓解原材料上涨、有效需求偏弱等带来的压力。同时,要继续关注外部环境和政策的变化,研究制定应对预案,防范好各种风险。

  王青表示,近期国际油价大幅冲高,且正向下游石化产品价格传导,进而对国内PPI走势产生较大影响。为缓解企业经营困难,预计减税降费、金融扶持等定向支持政策会持续加码。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