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立破并举 推动要素资源市场加速统一

  日前,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明确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为今后一个时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提供了行动纲领。

  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部署,必然要求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畅通全国大循环。多位专家指出,《意见》意在进一步从全国层面考虑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推动打破各种封闭循环,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畅通奠定基础。六方面主要任务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聚焦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短时间内对经济和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但将中长期利好资本市场。

  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畅通奠定基础

  “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统一大市场规模效应不断显现,基础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设施加快联通,要素市场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建设统一大市场的共识不断凝聚,公平竞争理念深入人心。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9.1%,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

  “但遗憾的是,这个大市场迄今为止是碎片化的和割裂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曾指出,要素在区域间的流动面临很大障碍,比如商品和生产要素若要实现跨区域流动,就会面临的高速公路收费贵的问题。而省际之间的商品流动还面临着非常复杂严格的检验检疫规定。

  同时,各要素市场、资源市场也都还存在一系列发展瓶颈。比如,在资本市场中,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融资能力是市场流动性仍待提高,华创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牛播坤就曾指出,相比于场内市场近年来的蓬勃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在生态环境市场中,去年刚启动的全国碳交易市场也面临着交易制度体系不健全、碳排放配额覆盖范围较小等问题。

  为此,《意见》强调,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杨畅认为,现阶段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有利于国内大循环的进一步畅通。从前期试点出发,进一步从全国层面考虑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有利于打破各种封闭小市场、自我小循环,为国内大循环进一步畅通奠定基础。

  重点任务立破并举,对资本市场中长期利好

  《意见》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而在前述发改委有关负责人看来,六项任务体现出《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

  从立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包括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

  在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看来,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的统一,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将有助于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对于物流行业而言,则意味着市场空间的进一步扩展以及经营成本的降低。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意在推动各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的流通、配置效率,以提高经济潜在增速水平。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

  从破的角度,《意见》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包括将着力强化反垄断,破除平台企业数据垄断等问题。《意见》还强调,将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指导各地区找准自身功能定位,力戒贪大求洋、低层次重复建设和过度同质竞争,不搞“小而全”的自我小循环,更不能以“内循环”的名义搞地区封锁。

  “要充分发掘国内统一大市场的潜力,就要打破要素流动的藩篱,让要素自由流动自由聚集。而如果要素开始自由聚集的话,就必定会出现新一轮区域一体化。”张明认为,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新一轮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及以它为基础的都市圈和城市群建设,将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李超表示,整体来看,《意见》是全局性规划,重心聚焦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需求;更是中长期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市场长期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因此,《意见》短时间内对经济和市场的提振作用有限,但经济潜在增速的提高和市场机制的完善将表现为对资本市场的中长期利好。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