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为支持实体经济 国有大行目前理论上亦存在拨备覆盖率下调空间

  4月1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为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措施,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

  记者注意到,随着去年国有大行盈利的较快增长,为了“丰年存粮”,上述银行拨备覆盖率出现普涨,指标均符合监管要求,显然,这也为日后其下调拨备覆盖率提供了操作空间,并为加强信贷投放能力创造了可能。

  拨备覆盖率作为商业银行的重要监管指标之一,他的高低关系到银行财务是否稳健。拨备覆盖率指标较高,无疑将极大加强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但也应该看到是,过高的拨备覆盖率也会影响银行贷款投放能力。

  根据相关规定,此前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的“红线”设定为150%。而随着《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规定于2018年下发,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有所松动,监管要求由150%调整为120%-150%。

  截至目前,国有六大行2021年年报均已披露完毕,上述银行拨备覆盖率这一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

  据本报记者统计,截至去年年末,国有六大行拨备覆盖率全部超过150%,其中邮储银行、农行、建行、工行这4家大型银行拨备覆盖率均在200%以上,邮储银行截至去年年末的拨备覆盖率更是高达418.61%。

  2021年国有大行克服诸多不稳定因素,业绩全面飘红,去年全年国有六大行合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幅达11.85%。业绩的持续增长,也使得大型银行在去年普遍进行了利润“储备”,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记者注意到,与盈利增长同步,国有六大行去年拨备覆盖率也是水涨船高。截至去年年末,农行拨备覆盖率达299.73%,较2020年年末大增39.09个百分点;工商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05.84%,较2020年年末提升近25.16个百分点,这也是该行多年来首次回升到200%以上。

  “鼓励大型银行降低拨备覆盖率的初衷,就是要为支持实体经济释放更多的能力,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但由于国有大行经营更为稳健,因此此类银行更具备下调的空间。”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国有大行将在拨备覆盖率符合监管要求的情况下,根据自身条件进行下降,以践行国有大行之责,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各家银行拨备覆盖率具体下调的情况,应该会在今年国有大行半年报中有所体现。”他指出。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降拨备释放的资金有助于银行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截至去年年末,6家大型银行中,有4家的拨备覆盖率已超过了200%,具有较大降低空间。

  国有大行作为金融国家队,担负着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是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旗帜。

  事实上,国有六大行一直高度重视主业主责,坚定落实国家战略,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2021年均持续深化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金融服务,制造业、科创、绿色等领域信贷投放力度。

  建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年末,其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突破5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新增超3000亿元、增速50%;绿色、制造业中长期、民营企业、供应链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平均水平。工行2021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2.12万亿元,同比多增2433亿元,增量创同期新高。投向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资金精准直达。投向制造业贷款增加3197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2427亿元。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降低拨备覆盖率可以增厚银行利润,留存利润转增资本规模也会相应增大,进而能缓解银行贷款发放过程中面临的资本充足率约束。从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看,国有大行盈利已走出了2020年疫情所带来的冲击,当前具备了适度降低拨备覆盖率的条件。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