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央行表态: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4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召开2022年第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

  人民银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就货币政策如何发力稳增长、落实国常会降准部署、房贷利率下调、房贷延期还款、两项新专项再贷款、人民币汇率等多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速览要点: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平稳增长

  全国已有一百多城自主下调房贷利率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尽快推动两项新的专项再贷款落地见效

  对增量高风险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

  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

  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在会上回答中国证券报记者提问时表示,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是1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77万亿元。下一步,人民银行将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努力服务实体经济,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将平稳增长。

  阮健弘表示,从结构上来看,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的增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支持增强;二是企业直接融资保持较快增长;三是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四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降幅明显缩小。

  对于货币政策如何发力,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全国已有一百多城下调房贷利率

  近期多地房贷利率出现下调,对此,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介绍,近期,房贷利率下调主要发生在银行层面。3月以来,由于市场需求减弱,全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的银行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自主下调了房贷利率。

  邹澜还称,部分省级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也配合地方政府的调控要求,根据城市实际情况,在全国政策范围内,下调了本城市首付比例下限和利率下限。

  对于受疫情影响地区部分购房者还不上贷款的情况,邹澜表示,人民银行将指导银行重点做好几方面工作:一是对于正常还款有困难的客户,区分是还款能力还是还款意愿的原因,区分是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还是中长期还款能力的问题,将延期还款政策落到实处;二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适当简化业务流程,聚焦重点客户群,因地制宜采取更大力度、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三是完善客户服务体系,落实征信权益保护,畅通投诉维权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我们也注意到部分已售住宅项目缓建停工、延期交房,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依法依规妥善协商处理,切实维护购房人合法权益。”邹澜称。

  坚持以我为主增强汇率弹性

  孙国峰表示,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有升有贬,双向浮动,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水平与上年末大致持平。总的看,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了基本稳定。

  展望后续,孙国峰表示,人民银行将坚持以我为主,主要根据国内经济形势把握好稳健货币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发挥汇率调节宏观经济和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把握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平衡。同时密切监测国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稳妥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

  两项专项再贷款正抓紧落实

  对于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两项专项再贷款,孙国峰表示,目前人民银行正在会同有关部门抓紧落实上述两项专项再贷款,尽快推动两项政策工具落地见效,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更加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关于科技创新再贷款,孙国峰介绍,该工具支持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向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在操作上支持范围分别按照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现有标准认定。金融机构自主选择范围内的企业开展融资服务。适用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21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额度为2000亿元,利率1.75%,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金融机构向企业发放贷款后,人民银行按季对符合要求的贷款期限6个月及以上的科技企业贷款本金的60%提供资金支持。

  关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他介绍,初期先选取浙江、江苏、河南、河北、江西等五个省份开展试点,试点额度为400亿元,利率为1.75%。试点金融机构为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7家全国性大型银行。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向符合标准的普惠性养老机构项目发放优惠利率贷款,贷款利率与同期限、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大致持平。专项再贷款采取“先贷后借”的直达机制,按季发放,人民银行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按贷款本金等额提供专项再贷款资金支持。

  对增量高风险机构

  建立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

  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表示,当前,我国金融体系总体稳健,风险收敛,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下一步,人民银行将会同相关部门,不断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完善有效制衡的金融机构公司治理体系,推动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多渠道市场化资本补充机制,引导中小金融机构找准定位,服务当地、服务小微和“三农”、服务城乡居民,持续推进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地方政府要加强信用环境建设,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区域经济金融良性循环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他强调。

  在风险化解的举措上,孙天琦表示,对于增量高风险机构,建立具有硬约束的早期纠正和限期整改机制,将央行评级、监管评级与早期纠正有序衔接,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发现、早处置,确保早期纠正的及时性。“限期整改”的硬约束,就是“不纠正即处置”,不使高风险机构在一些地方出现淤积。同样,对于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各类非法金融活动,要早认定、早处置,认定要准,下手要稳、下手要快、下手要坚决。

  孙天琦表示,为进一步完善金融风险防控长效机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专门用于应对处置具有系统性影响的重大金融风险。

  “金融稳定保障基金定位于由中央掌握的应对重大金融风险的后备资金,与存款保险基金和相关行业保障基金双层运行、协同配合,是我国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维护我国金融稳定与安全。”他说。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