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进出口点评报告:出口增速两位数增长 进口增速由正转负

  摘要

  2022 年3 月,按美元计价,中国进出口总值5047.9 亿美元,同比增长7.5%。其中,出口总值2760.8 亿美元,同比增长14.7%;进口总值2287.0 亿美元,同比增长-0.1%;贸易顺差473.8 亿美元,同比增长302.14%。数据显示中国进出口总值维持景气增长,进出口增速虽较1-2 月有所下滑,但仍维持韧性。出口方面,3 月份全球疫情再起,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长,中国出口替代逻辑得到强化。同时,尽管海外供需缺口仍对中国出口增速形成支撑,但高基数效应、国内疫情防控升级对出口增速造成一定压制。进口方面,受新一轮疫情暴发影响,国内生产和消费大幅趋弱,同时叠加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影响,3 月进口与去年同期保持相同水平,增速由正转负。

  海外需求维持韧性,出口增速两位数增长

  2022 年3 月,中国出口总值为2760.8 亿美元,同比增长14.7%,出口增速维持两位数增长,显示中国出口仍旧保持韧性。这主要是因为2022 年3 月份全球新一轮疫情暴发,奥密克戎BA.2 亚型病毒传染性加强,在疫情在欧洲加速蔓延,其中法国和英国疫情形势相对严峻,截止至最新公布数据,德国3 月累计新增确诊639.3 万例,法国3 月累计新增确诊283.2 万例,韩国3 月累计新增确诊960.3 万例,海外防疫物资需求增长,中国出口替代逻辑得到强化。同时,海外需求保持韧性,供需缺口仍存在,支撑中国出口增速。数据显示,2022 年3 月份美国制造业PMI 初值录得58.5,高于前值,生产需求持续修复,仍然处于扩张区间;欧元区3 月份制造业PMI 为56.5,高于市场预期,略低于前值,但生产活动仍在扩张区间;日本3 月份制造业PMI 为54.1,制造业复苏趋势放缓但仍在扩张。价格因素也是中国出口增速维持高位的重要原因,地缘冲突持续,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推高出口商品价格,对出口形成持续支撑作用。此外,从我们的预测结果来看,增速上升的趋势的确符合我们的预期,但上升幅度略低于我们的预期,这一方面是因为在进行预测时低估了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对本期出口增速的压制效应;另一方面是国内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对出口货运产生一定影响。

  从3 月份的出口国别来看,中国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出口的当月同比增速分别为22.38%、21.43%、9.71%和10.38%,增长速度较2 月份出口增速数据均有所回升,总体来说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出口增速仍旧保持相对高位。

  从3 月的出口商品来看,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619.86 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58.67%,仍是中国出口主力,同比增长11.17%,低于出口同比增长14.7%,对出口增速形成一定拖累,其中出口集成电路135.04 亿美元,同比增长15.49%。3 月份国内疫情对众多城市的生产造成负面影响,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速对出口增速造成轻微拖累。纺织类商品出口保持景气,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为254.61 亿美元,同比增长10.5%;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为118.25 亿美元,同比增长22.2%;箱包及类似容器19.63 亿美元,同比增长32.65%;这主要是由于RCEP 协议对中国出口的拉动作用逐渐显现,利于中国与RCEAP 成员国家的纺织业等众多行业进一步加强合作。

  新一轮疫情暴发国内需求大幅趋弱,进口与去年同期持平2022 年3 月,中国进口额为2287.0 亿美元,同比增长-0.1%,同比增速由正增长转变为负增长,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这主要是由于3 月份国内新一轮疫情暴发,多个地区疫情严重,深圳、上海等地区防控措施加强升级,对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影响较大,3 月份国内PMI为49.5,位于荣枯线之下,生产处于收缩区间。数据显示,中国3 月进口PMI 为46.9,低于前值,并且位于荣枯线下,表明进口需求仍旧不足。同时去年同期基数相对较高,对3 月进口增速形成一定压制。此外,从我们的预测结果来看,3 月进口增速大大低于我们的预期,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在进行预测时低估了去年同期高基数效应对3 月进口增速的压制效应之外;二是低估了本轮疫情对国内生产和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三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导致进口通关报关延迟也是进口增速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

  从3 月的进口国别来看,中国对美国、欧盟、日本、韩国、东盟和新西兰进口的同比增速分别为-11.95%、-11.62%、-9.77%、6.77%、2.70%和-14.51%。可以看出中国对韩国和东盟的进口增速优于其他国家,进口仍旧主要依靠RCEP 成员国支撑,RECP 协议对中国进口增速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

  从3 月的进口商品来看,大宗商品方面,铁矿砂及其精矿、原油、煤及褐煤、天然气、钢材的进口量累计同比增速分别为-5.2%、-8.1%、-24.2%、-5.1%和-13.4%,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产品方面,粮食进口同比增速为-1.5%%,肉类进口需求仍旧保持下降趋势,同比增速为-36.5%。

  疫情和地缘政治仍是影响未来进出口的重要因素展望未来,预计出口增速在短期内仍将维持景气增长。一方面,短期内海外需求仍维持韧性,海外供需缺口仍存在,海外疫情再起,有利于中国出口替代逻辑进一步加强。另一方面,地缘冲突持续,全球通胀压力加大,推动出口商品价格处于高位,价格因素将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出口持续形成支撑作用。

  预计进口增速短期内处于低位,长期缓慢回稳。一方面,近期新一轮疫情暴发,多个地区疫情严重,疫情防控措施升级,大幅削弱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短期内进口增速或将处于低位;另一方面,基于本年度稳增长的政策基调,长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逐渐发力,逆周期和跨周期调控力利于国内需求恢复,或将对进口形成一定支撑。

(文章来源:北京大学)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