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金融稳定基金用途有了“初步考虑”!银行业风险形势如何?刚刚 银保监会悉数回答!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发、市场主体困难明显增加……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情况备受关注。

  面临美联储加息、中美利差倒挂,中国资产是否能持续保持吸引力?金融稳定基金设立进展怎样,用途又是如何?银行业保险业如何纾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如何疏解受疫情影响客户的还款压力?

  15日,国新办举行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银保监会首席检查官、办公厅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朝弟,银保监会政策研究局负责人叶燕斐,银保监会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部负责人刘忠瑞就一系列热点话题进行一一回答。

  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 金融稳定基金用途有初步考虑

  金融业本身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在当前环境下,银行保险机构总体风险状况怎么样?风险可控是否能够得到保障?

  王朝弟表示,银行业保险业的风险总体可控。虽然当前出现了一些高风险金融机构,但不会影响中国银行业保险业稳定健康、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是从金融总量来看,整体金融稳定性更强。1990年我国银行业保险业总资产大概只有4万亿元,目前已经增加到370万亿元,增长近90多倍,其中高风险金融机构在总量当中占比非常低。

  二是从机构数量上看,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也很低。以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为例,高风险金融机构占比已经由2017年末的14%左右降到9%左右。而且这些高风险金融机构主要还是一些经济欠发达的、西部的一些机构,体量都很小。

  三是监管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防控风险。比如信托保障基金、保险保障基金和存款保险都较好地发挥了行业互助保障作用,确保银行业、信托业、保险业持续稳定发展,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王朝弟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还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的总基调,按照市场化、法制化的原则,聚焦重点关注的区域和机构,积极配合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高风险机构的处置工作,通过改革积极化解,确保金融能够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对于金融稳定基金的设立问题,刘忠瑞表示,目前相关工作正在推进。初步考虑金融稳定基金用于具有系统性隐患的重大风险处置,与发挥常规化风险处置作用的存款保险和行业保障基金都是我国金融安全网必不可少的部分。

  刘忠瑞表示,金融稳定基金将取之于市场,用之于市场,区分不同行业、不同主体实行差异化收费,以平衡好风险、收益与责任,避免国家和纳税人利益遭受损失。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积极配合人民银行抓紧研究完善相关法规和机制安排,尽快推动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为重大风险处置积蓄好后备资金。

  中国的实体资产和金融资产吸引力强 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美联储加息后,部分国家出现资本外流。此时应如何看待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叶燕斐表示,美国要应对通胀,加息是必然选项,对此市场上早就有预期。因为利差的问题,美联储加息确实会引起全球资本回流美国。

  但他认为,对美联储加息要辩证看待,短期看,利差收窄,美国的资产更有吸引力;但长期看,美国现在国债收益率曲线倒挂,长端利率较低,市场对美国经济长远预期并非特别看好。

  从通胀角度看,美国的通货膨胀比中国高很多,意味着美国的实际利率更低。一个国家如果通胀较高,很难维持比较好的经济发展。从实际利率看,中国的资产更有吸引力。

  从经济潜力看,中国去年人均GDP超过12000美元,刚刚摸到高收入国家的门,还没进到门里面,“登堂入室”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为企业发展提供了很大机遇。因此,随着中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人均收入不断提高,将增加中国资产的吸引力。

  从汇率角度看,中国人民币对美元的购买力平价指数显著低于现在的名义利率水平。长远看,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还是会提高的。

  从主权信用看,我国的主权债务相对GDP比重低,主权信用非常稳定、坚如磐石,这对境外投资者非常有吸引力。

  “总体来看,对于中国的资产,不管是实体资产还是金融资产的吸引力非常强。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要投资未来一定离不开中国。”他说。

  叶燕斐表示,整体来看,我国金融机构保险业稳健运行,各项指标非常健全。特别是主要金融机构,系统性银行机构经营稳健、资本充足、拨备充分、流动性充裕,是我国抵御外部冲击的中流砥柱。我国金融体系非常健全,能够抗击外部的冲击。

  下一步,银保监会将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密切关注美国等经济体利率走势的外溢影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继续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做好外部风险研判和应对,进一步强化流动性风险、跨境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预见预判能力,有效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的影响和冲击。

  会同有关部门应对输入性通胀压力推动银行机构继续落实好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3月我国CPI同比上涨1.5%,这是非常低的水平。特别是在全球大通胀的环境下,美国是8.5%,欧元区是7.5%。我国PPI同比上涨8.3%,也低于美国和欧元区两位数的涨幅。”叶燕斐表示,总体看,我国的通货膨胀控制得很好,整体物价水平非常平稳,消费品价格涨幅温和。

  “尽管现在的物价水平控制得挺好,但是在全球大通胀环境下,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国际输入型通胀压力不能轻视。”他表示,近期我国部分地方疫情出现了反复,也会造成国内货运物流不畅,导致一些生产环节在个别时段的暂停,可能会带来物价的上涨。

  叶燕斐表示,下一阶段,银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应对和缓解输入性通胀压力,努力疏通国内的供应链、生产链,努力推动国内物价涨幅保持在合理区间。

  具体而言,一是继续实施灵活稳健的货币政策,努力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长保持基本匹配,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二是督促银行保险机构积极支持生产生活物资的稳产保供。

  三是督促银行业保险业全力支持货运物流的保通保畅,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帮扶重点群体,特别是对货运司机,提升他们的服务效率,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四是推动银行机构继续落实好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开展银行保险机构涉企乱收费专项整治行动,降低企业的综合融资成本。

  五是继续强化国际物价的监测应对,及时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可能造成的冲击,特别是要引导金融机构帮助企业加强外汇风险和汇率预期管理,合理对冲汇率波动可能带来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的影响。

  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

  4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明确,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覆盖率。

  王朝弟在会上表示,鼓励拨备较高的大型银行及其他优质上市银行将实际拨备覆盖率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支持推动地方政府发行专项债,拓宽中小银行补充资本渠道,提高金融机构抵御风险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截至一季度末,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略有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7.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9.5%。

  积极续贷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可控

  刘忠瑞表示,银保监会已要求银行不得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出现财务困难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抽贷断贷,鼓励银行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符合续贷条件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银行要积极给予续贷支持。

  “关于防范资产质量风险,银保监会一直坚持促发展与防风险并重,引导银行提升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管理水平。具体包括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用专业的队伍做专业的事;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对贷款风险的识别和管理,推动信用信息共享,缓解信息不对称;积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等一系列措施。” 刘忠瑞表示。

  刘忠瑞介绍称,总体上看,当前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是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初步统计,截至3月末,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2.07%,同比下降了0.25个百分点。同时,监管部门也积极支持银行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主动化解风险。

  刘忠瑞表示,下一步,银保监会将密切关注和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运行情况,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折不扣地落实好监管政策,稳定增加信贷供给,优化信贷结构,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同时通过专业化的风险管理和加大处置,守住信贷风险底线。

  据叶燕斐介绍,银保监会近期出台了很多纾困政策。一是原有政策要继续实施好,特别是要支持小微企业、制造业企业,落实“六稳”“六保”政策。二是对目前出现的一些新情况,特别是餐饮、旅游等行业,对这些出现特殊困难的行业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三是要督促银行机构做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的接续转换。对于具有还款意愿和吸纳就业能力存在临时性经营困难的小微企业要统筹考虑展期、重组等手段,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协商贷款还本付息方式,引导银行保险机构灵活配置金融资源。最后,对货运行业、货车司机面临的困难要加大支持力度。

  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居民还款的压力

  刘忠瑞表示,对受疫情影响居民的金融支持和服务工作,银保监会高度重视。

  针对当前疫情散发影响的情况,刘忠瑞表示,银保监会将进一步抓实抓细政策落实,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强化责任担当,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落实机制,丰富办理渠道,提高工作效率,加强与客户沟通,通过灵活调整按揭贷款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等方式缓解受疫情影响客户还款的压力,切实将政策落实好、落到位,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抗击疫情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回应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破净:金融机构要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投资者了解投资风险

  就近期部分银行理财产品破净现象,叶燕斐表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是银行理财改革的推进方向。理财有风险、有波动是正常的。金融机构也一直开展投资者教育,提出要树立长期投资理念。从海内外经验看,坚持长期投资的收益总体比其他收益更高。

  叶燕斐表示,金融机构要把服务做到位,主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让投资者了解投资风险。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很大,资产的收益长期看很好。坚持长期投资理念,投资者可以获得应得的收益。

  一季度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健康

  王朝弟表示,一季度,各项金融政策持续稳定发力,各项工作平顺起步,总体成效好于预期。从统计数据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银行业保险业运行平稳健康。初步统计,一季度,银行业境内口径总资产351.1万亿元,同比增长8.9%,其中各项贷款同比增长11%。银行业总负债321万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各项存款同比增长9.3%。保险业总资产25.5万亿元,同比增长2.6%。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8万亿元,同比增长4.4%。

  二是服务实体经济成效明显。信贷投放总量持续增加,1-3月,境内各项贷款新增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制造业贷款同比大幅多增,新增1.8万亿元,为去年同期增量的1.7倍;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6万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高11.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贷款余额超7万亿元。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新发放企业类贷款年化利率较年初下降0.2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年初下降0.25个百分点。对抗击疫情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强,卫生和社会工作贷款新增419亿元,同比多增200亿元;批发和零售业贷款新增1.2万亿元,同比多增1092亿元。

  三是银行保险机构抵御风险能力稳步提升。总体来看,银行业保险业风险整体可控。一季度,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3.7万亿元,不良贷款率1.79%,较年初略有下降。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余额7.3万亿元,拨备覆盖率199.5%。保险业偿付能力仍处于较高水平。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