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信心指数超景气线!小微企业独家报告来了

   2022年一季度,“经济日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景气线附近上下波动,1月份小微指数为49.7,2月份突破景气线达到50.1,3月份下降至49.1

  近期,国内多地聚集性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市场需求收缩,同时受各项成本上升影响,2022年一季度小微企业运行指数整体呈现波动下行态势。但从分项构成看,成本指数下降最大且绝对值最低,信心指数持续处于景气线之上。

  分地区看,1月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指数处于景气线上,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指数运行于景气线下;2月份东北地区指数上升至景气线上,华东、西南地区指数维持在景气线上运行,中南地区指数下降到景气线下;3月份中南地区指数重新上升到景气线上,其他地区指数均不同程度下降并处于景气线下。

  从行业看,1月份,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指数运行于景气线上,其他行业均运行于景气线下;2月份,除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外,农林牧渔业和服务业小微企业指数也上升到景气线上;3月份,制造业小微企业指数上升到景气线上,而其他行业均不同程度下降并在景气线下。

  信心指数超过景气线

  从各分项指数看,1月份至3月份,市场指数分别为50.7、49.8和50.3;采购指数分别为50.2、49.8和49.7;绩效指数分别为50.1、49.3和48.3;扩张指数分别为47.8、49.7和47.9;信心指数分别为52.2、54.6和51;融资指数分别为48.1、50.1和48.3;风险指数分别为49.2、50.8和47.7;成本指数分别为45.5、48.3和44.7.

  扩张指数、信心指数、融资指数、风险指数和成本指数与总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一季度3个月内先升后降,其中信心指数、成本指数和风险指数3月份降幅最大,是总指数下降最重要的原因。采购指数1月份高于景气线,但2月份、3月份持续下降至景气线下。市场指数先降后升,3月份超过景气线。由于成本上升明显,导致绩效指数持续下降,3月份绩效指数低至48.3.

  从3月份指数绝对值看,分项指数中,只有市场指数和信心指数超过景气线,其他分项中成本指数最低,3月份低至44.7,反映了成本较大幅度上涨。

  东北地区指数降幅较大

  从六大区域指数看,1月份至3月份,华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49.2、49.1和47.7;东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48.9、50.1和46;华东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50.4、50.9和49.6;中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50.1、49.5和50.2;西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50.1、50.8和49.7;西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分别为47.6、49.1和48.

  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四大地区指数与总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一季度3个月内先升后降。华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持续下降,中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先降后升,3月份相比2月份上升0.7个点。从3月份区域指数看,只有中南地区有所上升,其余五个地区均不同程度下降。受疫情影响最大的东北地区小微企业指数3月份较大幅度下降,由2月份的50.1降至46;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华东和华北地区指数3月份也分别较2月份下降1.3个点和1.4个点。从绝对值看,3月份只有中南地区总指数超过景气线,达到50.2.

  3月份制造业指数有所上升

  从小微企业各行业运行指数看,1月份至3月份,农林牧渔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8.9、50.4和47.7;制造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9.7、49.7和51.2;建筑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8.4、48.9和48.8;交通运输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8.3、49.3和46.4;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51.5、50.6和47.6;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50.3、51.5和45.6;服务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分别为49、50.7和47.6.

  七大行业中农林牧渔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住宿餐饮业和其他服务业五大行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与总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在一季度3个月内先升后降。制造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1月份、2月份持平,3月份上升,是七大行业指数中唯一在3月份实现上升的行业。批发零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在一季度持续下降。受疫情影响,住宿餐饮业小微企业运行指数3月份下降最明显,由2月份的51.5下降到3月份的45.6,降幅近6个点。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和农林牧渔业小微指数3月份降幅也较大,分别较2月份下降3.1个点、3.0个点、2.9个点和2.7个点。

  从3月份各行业分项指标情况看,制造业总指数上升主要由于其市场指数、采购指数和绩效指数上升,其中市场指数上升最多达5.3个点。但同时,制造业企业的成本指数、风险指数、信心指数和融资指数降幅较大,分别达4.5个点、2.9个点、2.5个点和1.7个点。制造业企业总体经营成本上升,回款周期有所延长,信心和融资需求下降。住宿餐饮业受疫情影响,市场指数下降8.5个点,业务量和营业收入均较大幅度下降;同时,住宿餐饮业绩效指数、采购指数降幅均高于指数平均降幅,利润也有较大幅度下降,采购动力减弱。其他服务业市场指数、采购指数、绩效指数、信心指数和风险指数降幅高于行业平均降幅。批发零售业信心指数、市场指数、绩效指数和风险指数降幅较大。交通运输业绩效指数、成本指数和信心指数降幅较大。农林牧渔业市场指数、风险指数和成本指数降幅高于行业平均降幅。建筑业总指数稍降0.1个点,其市场和采购指数上升,绩效指数、风险指数、融资指数、信心指数和成本指数下降。总体看,各行业均出现经营成本上升、回款周期变慢、负债率提高、融资难度增加的现象。

  从指数总体运行看,小微企业当前运行面临较大压力。首先是市场需求下降和经营成本上升。受疫情影响,大多数行业和地区均出现企业经营成本上升和业务量下降情况,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业和东北地区最明显。此外,成本上升还来自于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和人工薪酬压力。近期,由于国际形势不稳定,大宗商品价格结束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下降趋势。其次是风险上升,各行业和地区的风险指数均大幅上升,负债率提高和回款周期延长是普遍现象。再次是信心和扩张意愿下降,各地区和行业均出现信心和扩张指数下行态势。最后,融资需求下降和融资难度增加并存也不可忽视。

  (注:小微指数自2022年起进行了算法修正,并对之前发布指数进行更新。)

  专家观点>>

亟需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自2021年5月以来小型企业PMI(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1个月低于景气线。小微企业供需双重压力明显加大。三方面因素影响了近期国内需求。第一,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居民收入增长放缓,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增强,消费动机减弱。第二,此次以吉林省、上海市为主的疫情扩散涉及人口和GDP占全国比重较大,相关区域小微企业减少甚至暂停业务,其他地区小微企业产品需求也间接受到影响。第三,近期俄乌冲突使国际市场不稳定性提高,一些企业出口订单减少甚至被取消。

  对小微企业影响更大的是成本压力。2022年3月下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中小企业研究院联合邮储银行对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成本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对全国具有代表性的2642家小微企业调查发现:从2019年到2021年,原材料成本持续成为小微企业运营中最大的成本项,其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2019年的43%提高到2021年的46%。相较去年,总计有53.5%的小微企业主反映当前整体经营成本有所提升。同时,有13.8%的小微企业主认为相比于2020年,2021年因防疫带来的停工成本提升最为显著,也有3.6%的企业受需求下降影响营销成本增长最快。对于未来成本端风险,小微企业主感觉风险最大的仍然是原材料价格上涨,有超过40%的小微企业将之列为最大风险。同时,认为应收账款回收不确定性是最大风险的小微企业主占比也有所增加,达到10%。建筑业行业中反映应收账款风险成本最高的企业主比例最高,过去三年均超过20%,且每年比例都在上升。当前,由于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疫情影响,市场资金流动速度降低,各行业和地区小微企业均反映回款周期变慢,应收账款风险增大。

  占成本比重最大、对企业影响最大的原材料价格近期上涨明显,一个重要原因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俄乌冲突带来的供给冲击,能源、粮食、有色金属均受到显著影响。第二,全球经济复苏带动需求回暖,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通过直接需求和间接预期效应进一步推动大宗商品涨价。我国对能源、有色金属、粮食等大宗商品国际依存度较高,其价格上升必将给国内企业带来较大压力。

  不过,经济压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产业升级。专题调查显示,为应对成本上升压力,选择通过增加创新投入和数字化转型来降低成本的企业分别占20.3%和12.9%,这意味着成本提高也间接促进了企业数字化和创新转型。从地区和行业看,选择数字化转型的企业与地区和行业特征密切相关。比如建筑业小微企业主最可能在采购管理方面推进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交通运输业最可能在仓储物流方面推进数字化;制造业最可能在生产制造方面推进智能制造。可见,市场压力下的企业转型更加有的放矢,能更高效、务实推进创新和数字化转型。

  从当前疫情态势及国内宏观经济形势看,短期内国内需求提升存在难度,而国际形势不确定性依然很强,大宗商品价格居高难下。近期,国务院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预计后期稳增长措施将持续加力。当前增值税、所得税减免及减息减租等政策在缓解小微企业压力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专题调查显示,面对当前的困境,最受小微企业主认可的扶持政策是减增值税、减所得税,以及贷款贴息和减免租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对中小微企业推行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从调研结果看,有46%的小微企业主认为该政策会产生很大积极影响。

  目前疫情仍未完全控制,小微企业需求和成本压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较大,针对小微企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主要是外生因素推动,小微企业依靠自身难以解决,因此,在原材料价格方面,应尽量由国家出台稳价政策,帮助企业渡过疫情期间的多重难关。

  第二,在融资和资金风险方面,应继续关注并解决小微企业应收账款问题,可以通过扩大以下两项措施适当缓解:一是提高市场资金供给,从而提高整体流动性;二是继续推动政府及大企业尽快偿还小微企业账款。在融资成本方面,应考虑对疫情地区企业大幅提高贷款贴息额度。

  第三,当前政策主要通过减税贴息等手段对冲相关成本,企业较为满意,应在尽量维持当前减税降费政策外,因势利导推进小微企业数字化和创新转型。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