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季度工业运行总体平稳 多部门疏通物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5.0%。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在促进工业平稳运行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工业生产总体稳定。但3月份疫情冲击影响加大,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有所放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所增加。

  同日,全国保障物流畅通购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要求努力实现“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多位受访专家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工业经济在疫情期间发挥了重要的压舱石作用,但3月份疫情反弹影响了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同时二季度正值生产旺季,需要抓紧落实本次会议对于畅通物流和复工复产要求,从而保障工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一季度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比上年四季度有所回升,保持较快增长。

  付凌晖表示,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既有国内经济恢复带动和世界经济复苏拉动的影响,也有工业创新驱动作用增强、产业升级持续带动的因素,还有市场保供加强、相关行业较快增长的作用。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航燕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能保持6.5%的较高增速得益于1-2月份生产的良好开局,同时我国产业体系齐全,配套能力强,能够较快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工业产品出口交货值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高增速,对一季度规上工业的稳定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但张航燕指出,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停工停产,3月工业生产增速回落,使得一季度增速有所放缓。不过,近期长春、上海等地,都在推动工业的复工复产,尤其保障汽车等重点产业链的恢复。

  长春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李雪峰在4月17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长春市将在4月底前优先推动第一批128个重点项目开复工。鉴于现阶段社会面刚刚清零,长春市目前对所有复工复产企业仍实行封闭管理。

  工信部近日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并指导上海市经信委在4月16日制定并发布《上海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

  张航燕指出,3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4.9%,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长春、上海等传统汽车制造业重镇停工停产带来的影响。因此,上海第一批复工复产的“白名单”涉及了多家汽车产业链企业。

  “上海及周边城市是全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也是全球智能化汽车的示范集中地。很多全球汽车零部件头部企业都在上海及周边设有工厂。不论是塑胶塑料等基础供应商,还是前端智能汽车的技术开发,大大小小的供应商起码要数千家,而且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的停产也会加剧汽车‘缺芯’的难题,需要尽早解决”。张航燕说。

  “如果情况没有好转,4月份汽车产销将会受到10%-20%的影响。”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预计。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步统计,上海第一批复工复产的“白名单”共有666家企业,其中汽车产业链类企业数量最多,共251家,且多数处于停产状态,其次分别为医疗医药类、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类企业,约为184家和81家。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已在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

  根据上汽集团最新发布的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工作指南,上汽集团各生产企业将在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五个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及时上报压力测试的结果和问题。针对压力测试顺利的企业将尽快安排整车及零部件生产。上汽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还将带动一些核心零部件工厂同步进入压力测试,以尽快疏通产业链。

  多个重点行业白名单将建立

  畅通产业链供应链,物流至关重要。3月份物流不畅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工业数据上。3月份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4.5%,同比下降2.0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8%,比上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

  张航燕指出,工业企业在疫情期间的生产一直保持着较强的韧性,很多集中度较高的企业通过闭环管理,能够实现稳定生产,但本次供应链问题的难点在于物流运输受阻,原材料运不进来、制成品无法运送出去,使得产销率和产能利用率都出现下降。

  国务院和交通部已多次发文,要求保障物流通道顺畅。4月18日召开的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则进一步强调,要足量发放使用全国统一通行证,核酸检测结果48小时内全国互认,实行“即采即走即追”闭环管理,不得以等待核酸结果为由限制通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随后也均在其官方微信号上发布响应落实举措,要求核酸检测结果实现全国互认通用,并将建立和完善货车司机信息共享机制,实行“白名单”管理,优化通信行程卡服务,对在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穿行,或停留不超过4小时的货车司机,不允许赋码“带星”。

  为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明确强调,将通过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撬动1万亿元资金,建立将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

  对此,工信部表示,将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建立汽车、集成电路、消费电子、装备制造、农用物资、食品、医药等重点产业链龙头企业日调度机制,发挥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作用,加强前后方协同、上下游衔接,强化部省联动,保障重点企业稳定生产和重点产业链运转顺畅。同时,工信部还将扩大“白名单”范围,指导地方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细化工业企业疫情防控指引,按照“一企一策”、“一园一策”组织生产,保障物流畅通。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产业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飞涛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本次“白名单”制度的灵活性强,通过平台沟通协调,可以根据现有的物资供应、生产、集散等情况进行及时调度,并且针对不同行业和园区的生产特点,在运输物流、员工通勤等问题上予以不同程度上的放宽,也能减少其他地区采取的“一刀切”生硬管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已在4月11日上线,协调解决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问题。目前已注册企业585家,问题留言366条,涉及全国范围内1700多家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上海、江苏、浙江、吉林等地。

  “现在除了有序推进复工复产与物流,还要研究考虑加大对中小企业的纾困力度。”张航燕强调,要在此前出台的一系列中小企业纾困政策基础上予以细化,除了减税降费,还要在减轻融资负担、人工费负担方面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同时扩大帮扶的行业覆盖面,比如目前受阻的货物运输业。

  工信部也指出,将落实落细中小企业帮扶政策,用好科技创新再贷款和交通物流领域再贷款,支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融资,帮助交通运输、物流仓储中小微企业缓解资金压力。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次全国保障物流畅通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电视电话会议提到的用于交通物流领域的1000亿元再贷款尚属首次,进一步凸显了对于打通当前物流堵点的重视,具体政策安排还有待进一步落实。而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则是对4月6日国常会指示的再次强调,其支持的企业范围包括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及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科技企业。

  “目前受疫情困扰的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很多单项冠军和高精尖产业,规模虽小,但都是维护我国完整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对于科技创新再贷款的加快落实将有助于缓解这些企业目前的资金流压力。”伍超明说。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