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国常会部署能源保供: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 今年新增产能3亿吨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20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进一步抓好春季农业生产的措施,确保粮食丰收和重要农产品稳定供应;确定能源保供增供举措,提升能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

  会议指出,要立足我国国情,应对外部挑战,抓住重点,强化能源保供,未雨绸缪推进条件成熟、发展需要的能源项目建设。一要发挥煤炭主体能源作用。优化煤炭生产、项目建设等核准政策,落实地方稳产保供责任,充分释放先进产能。通过核增产能、新投产等,今年新增产能3亿吨。运用市场化法治化办法,引导煤价运行在合理区间。二要推动煤电机组改造,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全年改造规模超2.2亿千瓦。三要在严监管、确保绝对安全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三个核电新建机组项目予以核准。

  在经历去年国内的煤价暴涨、多地限电、煤电亏损保供以及今年以来国际能源市场的剧烈波动之后,把能源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先立后破推进双碳目标,已成为中国能源政策的首要任务与核心。短期内,国内煤炭仍承担着能源兜底保障的责任和任务。在全球能源市场动荡不已,国际煤炭、原油、天然气价格均大幅上涨之际,这点尤为凸显。

  4月11日,李克强在江西主持召开部分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时强调,各有关方面要着眼大局、强化协调,保障电力煤炭等能源稳定供应,加快释放国内先进煤炭产能。

  稍早前的3月上旬,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胡祖才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回答“如何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影响”时曾表示,“重点是做好煤炭保供稳价工作。我国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燃煤发电量占60%左右,煤价稳则电价稳,能源价格的‘基本盘’就稳。”

  澎湃新闻注意到,自去年12月以来,高层对能源工作的定调中围绕煤炭/煤电的表述频次显著增加,这为今年能源工作指明了大方向。

  去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要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

  今年1月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加大力度规划建设以大型风光电基地为基础、以其周边清洁高效先进节能的煤电为支撑、以稳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压输变电线路为载体的新能源供给消纳体系。要坚决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尤其是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有序减量替代,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三改联动”。要夯实国内能源生产基础,保障煤炭供应安全,保持原油、天然气产能稳定增长,加强煤气油储备能力建设,推进先进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

  去年10月,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时强调,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现阶段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供给短缺是最大的能源不安全,必须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着力提高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要针对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

  国家能源局3月底公布的《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划定的重点可概括为稳油增气煤兜底。其中,《指导意见》提出,加强煤炭煤电兜底保障能力。统筹资源接续和矿区可持续发展,有序核准一批优质先进产能煤矿。加快推进在建煤矿建设投产,推动符合条件的应急保供产能转化为常态化产能。以示范煤矿为引领,加快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与升级改造。深化煤矿安全改造。科学规划建设先进煤电机组,按需安排一定规模保障电力供应安全的支撑性电源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电源,保持装机合理余量,新建项目要严格执行煤耗等最新技术标准。推动落实煤电企业电价、税收、贷款等支持政策,鼓励煤电企业向“发电+”综合能源服务型企业和多能互补企业转型。

  澎湃新闻注意到,今年以来,国内原煤生产保持较快增长,进口大幅下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3月份以来煤炭增产增供政策持续加力,主要产煤省区全力挖潜扩能增供。3月份,生产原煤3.96亿吨,同比增长14.8%,增速比1—2月份加快4.5个百分点,日均产量1277万吨。进口煤炭1642万吨,同比下降39.9%,降幅比1—2月份扩大25.9个百分点。一季度,生产原煤10.8亿吨,同比增长10.3%。进口煤炭5181万吨,同比下降24.2%。

  强化煤炭/煤电保供作用并不意味着放缓绿色转型进程。对于煤电的角色定位,国务院2021年10月公布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明确其转型方向:严格控制新增煤电项目,新建机组煤耗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序淘汰煤电落后产能,加快现役机组节能升级和灵活性改造,积极推进供热改造,推动煤电向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并重转型。严控跨区外送可再生能源电力配套煤电规模,新建通道可再生能源电量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