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知名基金经理发声!焦巍:不再死守“坚决不卖出好公司”信条!李晓星:超额收益来自于变化!

   4月20日,再有多位知名基金经理发布2022年一季报,他们的最新投资思考和后市展望,也及时与投资者分享。

  银华基金李晓星表示,他对权益市场非常看好,并从短期、中期、中长期和长期四个维度来分析市场,认为超额收益来自于变化,有结束就有开始,他的整体投资会聚焦那些“消费成长+科技成长”方向的投资机会。

  银华基金焦巍延续了以往的坦诚和直率,不能再有资格将净值表现推诿于天灾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需要从自身深刻检讨,从行动上切实调整。一季度他增配了招商银行、杭州银行等低估值银行股,体现了他对估值的重视。他意识到估值和边际变化对组合大部分公司的重要性,不再死守坚决不卖出好公司的信条,而改之为动态平衡。

  焦巍:不再死守“坚决不卖出好公司”信条

  从自身深刻检讨,从行动切实调整

  焦巍是银华基金一位知名基金经理,截至2022年一季报,在管规模221亿元,今年一季度规模萎缩66亿元,他管理的代表基金是银华富裕主题,今年以来跌幅逾20%。

  从他的持股变化看,今年一季度焦巍管理的银华富裕主题,仍然重仓持有白酒和医药股,贵州茅台、山西汾酒等占基金净值比例仍在9%以上;片仔癀、药明康德也位居前十大重仓股。而招商银行、同仁堂则新晋前十大重仓股,部分低估值银行股的增配,体现了他对持股估值水平的重视。

  焦巍管理的另一只基金——银华富利精选,在一季度新晋杭州银行、舍得酒业为前十大重仓股,减仓了重庆啤酒和山西汾酒,加仓了片仔癀和爱美客。

  而他管理的长期投资的产品——银华富饶精选三年持有,则在一季度新买入化工股贝泰妮、白酒股泸州老窖也跻身前十大重仓。

  焦巍的一季报延续了以往的坦诚和直率,他坦言,“本基金的一季报变得介于忏悔录和自白书之间的复盘手记, 敬请投资人谅解。”

  他在一季报中表示,从2021年三季报开始,本基金已经连续第三个季度净值下滑。基金管理人认为不能再有资格将净值表现推诿于天灾和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而是需要从自身进行深刻的检讨和从行动上做出切实的调整。

  固然,我们可以寄希望于疫情的自然过去,外部环境出现有利于组合的政策反转。但是,在困难的时刻,悲观主义者往往因为不盲目的乐观等待,而更加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乐观主义者则面对超出乐观预期的偏差而心理崩塌。

  基于以上思路,他在一季度对持仓的思路做了以下调整和坚持:第一对医药股的持仓进行了切割,保留和增加了能够直接和终端消费者对接的医美及OTC中药品种,减仓了创新药的疫苗,以及CXO龙头公司。

  第二,我们的投资不再单纯集中于消费和医药两个赛道,而是转变为以C端商业模式为主, 和有限能理解范围内的B端商业模式为辅。

  第三,意识到估值和边际变化对组合大部分公司的重要性,不再死守坚决不卖出好公司的信条,而改之为动态平衡。

  他对此表示,回首去年高点期间,持仓公司很多PE达到三位数之时,不但需要弥补收益DCF 的分母被加长,而且组合的反脆弱性由于缺少估值保护变得波动巨大。这是同2015年一样给管理人的深刻教训。在上一次的教训中,学到的是必须注重手中公司的质地。而这一次,体会到估值天花板和在云际附近的边际变化发生时应对的僵化会带来巨大伤害。在一季度,他增加了银行股的配置,就是基于此项原因。

  但是,他也阐述了自己的不变和坚持:一方面,对好公司和好商业模式的长期投资不变,即使短期受到煎熬和诱惑。比如体现在对大消费的投资上,基金管理人坚信人类与病毒终将达成或者进化到某种生物状态,而病毒本身不可能长期影响人性的马斯洛需求。同时,四十年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的道路不会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必将不断塑造新的伟大公司。

  另一方面,对不能理解和把握的商业模式和投资对象的钝感力不变。例如,在翻看历任富豪榜排名的历史时,我们看到了财富转移的领域,从最初的地产到互联网再到当下新能源产业的转变,这对我们的投资绝非没有诱惑和启发。但当我们看到这些公司利润表里产业政策补贴的体量时,又被自己的胆怯和无力把握所阻滞。经过去年下半年的沧海桑田,基金管理人对于政策扶持的行业和规范的行业都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他还表示,在一季度市场整体的巨大变化下,市场主体的博弈力度和时间维度都空前的提高了。在这种博弈面前,管理人确实有临渊羡鱼但无法退而结网之惑。但我们深信,不管任何博弈,加之以时间维度拉长,最终都会从非对称的信息博弈变成对称信息博弈。

  对于本管理人而言,既然身处其中难以窥其全貌和别人的底牌,不如回归时间的维度,在年报,季报的时点明牌翻出之后,对标的和当时的决策场景进行后手的复盘。这样才能秉承慎独的心态,找出自己的失误和致胜之处, 并进行纪律性纠正。

  李晓星:“超额收益来自于变化”

  对权益市场非常看好

  李晓星是银华基金成长很快的基金经理,由于遵循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四步法”,创造了长期较好的投资业绩,在管基金规模一度突破500亿元,跻身顶流基金经理行列。

  截至2022年一季报披露,他在管基金规模为481亿元,比去年末下降40多亿元,但整体规模仍然保持稳定。

  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李晓星表示,他以追求长期超额收益为投资目标,希望每年都可以做到超额收益,而长期稳定的超额收益就是绝对收益。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他把投资方法总结为四步:首先,选择景气度向上的行业;其次,在高景气度行业中选择业绩增速较快的公司;三是在业绩增速快的公司中寻找估值相对便宜或估值合理的标的;四是公司基本面存在一定的市场预期差。

  作为李晓星的代表基金,银华中小盘基金一季度中,新晋天赐材料、紫光国微、立讯精密、汇川技术等化工、电子板块为十大重仓股;银华心怡也把汇川技术、天赐材料新晋前十大,而盐湖股份、天齐锂业等等化工、有色股则淡出前十大重仓。

  李晓星在银华中小盘基金的一季报中,写了近6000字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分析,也系统阐述了他在一季度大跌时的投资想法。

  他表示,我们保持高仓位,配置以科技为主,重点配置了新能源、电子、国防军工、计算机、传媒等行业,精选高景气行业中高增长的个股。结合本基金契约和基金经理的特点,我们的绝大部分仓位集中在科技赛道中具有成长性的中小盘股票上,这个和我们其它以“消费+科技”优质赛道中的龙头公司为主要投资标的基金有一定区别。

  展望后市,李晓星表示,我们总体上对于权益市场非常看好,并认为后面经济的增长会强于市场的悲观预期,这是我们与市场一些悲观观点的显著不同。我们同时判断,从短期、中期、中长期和长期四个维度来看,有四件事情已经进入到了结束的阶段。超额收益来自于变化,有结束就有开始,我们整体投资会聚焦那些受益的方向和行业。

  他分析的四个维度的变化:一是短期维度来看,开年以来的估值收缩已经进入到结束阶段;二是中期维度来看,疫情的影响在1-2年内将结束:三是从中长期维度来看,俄乌战争使持续多年的全球化进程走向结束,逆全球化走向开始:四是从更长的维度来看,美元作为公认的储备货币和硬通货,将逐渐走向终结。

  李晓星认为近期市场下跌的原因有内、外两种因素。外因上,俄乌冲突使得世界走向割裂,市场风险偏好急剧下降。内部因素是奥密克戎的持续发展,一些城市采取了封城措施,使得市场对于短期的经济发展信心不足,对于消费和投资也有一些影响。他判断只要后面公司基本面的每股收益不出现大幅下修的情况,市场估值后面就没有太多继续下跌的空间,市场的估值收缩已经接近尾声。

  在资产配置方面,结合他提到的短期估值收缩结束,中期疫情影响结束,中长期全球化会逐渐走向割裂,他的组合依然维持“消费成长+科技成长”的配置。

  其中,消费股里选择食品饮料、社服等疫情消散链条,消费建材和家电等内需地产链条,以及业绩维持快速增长且估值中已经包含了贸易纠纷预期的cxo产业链;科技股里选择供应链完全自主、只有部分市场敞口在海外、业绩维持快速增长且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电动车,完全是内循环且增速和估值相匹配的军工和计算机,以及需求增长迅速且供给增加偏慢的能源金属。

  “整体上,我们对持仓个股的业绩兑现比较有信心,相信业绩增长是最好的安全垫,希望在接下来的业绩期,我们的组合会有较好的表现。”李晓星表示。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