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事关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大咖们这样说

   当前国内外宏观经济面临哪些挑战?后续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将如何着手?站在制度新起点上的中国资管行业面临哪些瓶颈,又将如何发展?

  在4月24日举办的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上,多位业界大咖齐聚,就上述市场关切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尚福林:资管行业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在优化资管产品供给方面,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原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强调,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搭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匹配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体系,探索发展私募股权基金、资产证券化、海外投资、家族信托等产品和配置组合。整合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信托公司、保险资管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等专业投资机构资源,开发一些跨资产品种、跨市场的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凸显的综合金融服务需求。

  “从国际经验看,随着利率市场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居民对财富管理的需求将进一步激活。”尚福林认为,居民的储蓄意愿有可能随着资管市场的发展下降。在家庭资产配置逐步由房地产向金融资产转移的长期趋势下,资管行业不能脱离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

  他强调,这要求资管机构一方面要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积极服务国家的重大战略,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对接。另一方面,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充分发挥汇集中长期资金,灵活配置资产,穿越周期波动的功能作用,承接居民财富管理资产的配置需求。

  朱光耀:我国财政和货币政策都有充足空间

  中国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足、空间回旋余地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而且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有充足的政策空间。

  对于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挑战,朱光耀分析,疫情发生以来,中国保持了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大的贡献。目前一些地区疫情反复,必须认真地应对,防止疫情反复对供应链、生产链稳定的负面影响。

  朱光耀还表示,当前美联储超预期调整货币政策,其力度和速度都是空前的,这对美国经济、世界经济以及中国经济都会带来影响。要高度警惕外资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流出。

  屠光绍:目前资管行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长期投资

  证监会原副主席屠光绍表示,目前资管行业面临的最大瓶颈是缺乏长期投资,在中国的资产管理和理财市场上,投资行为的短期化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谈及如何形成长期投资的发展生态,屠光绍认为,要建立基础制度。过去一些短期投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缺乏长期投资的制度基础,所以一定要花力气、花精力,脚踏实地把制度建设好。要从过去的政策向制度转型,其中也包括促进有效监管,更多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方向转型。

  屠光绍表示,要加大长期资金的供给,促进长期资金进入资管行业和资本市场,是资管发展生态转型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投资者教育方面,屠光绍认为,要发挥资管行业在投资者教育方面的作用,有效、生动、有针对性的投资者教育对形成长期投资非常重要。

  王一鸣: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举措

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表示,二季度经济依然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是当务之急,必须采取更强有力的政策举措来力保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实现全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奠定基础。

  王一鸣认为,当前很重要的是合理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在坚持动态“清零”的前提下,使防控措施更加精准,有效保证物流和供应链畅通。

  同时,要积极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王一鸣强调,当前,要落实加快“十四五”项目,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沿江高铁都要加快进度。在扩消费方面,还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可以考虑向低收入者,特别是困难家庭提供更多直接补贴来刺激消费。

  在着力稳定产业链和供应链方面,王一鸣认为,特别要实行48小时内核酸检测结果的全国互认,保证物流畅通。

  王一鸣强调,要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特别是小微企业的预期。

  此外,王一鸣表示,要主动应对好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特别是俄乌冲突和美联储加息,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外溢影响,通过保持货币政策的自主和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来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为国内经济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付万军:理财公司要积极助力经济加速转型和升级

  中国光大银行行长付万军认为,银行理财公司等新兴的金融业态,从资金端和资产端都有利于提升我国金融供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付万军表示,理财公司将银行集团资产端的服务与投资范围从间接融资扩展到直接融资,从一级市场扩展到二级市场,从债权扩展到股权等多领域,这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我国经济主体的债务水平,提升宏观经济的稳定性和抗冲击性。

  他认为,理财公司要积极发挥投资范围广、模式方式灵活等优势,除了关注传统产业、传统基建的投资机会,也要积极关注和研究绿色能源、新兴科技、新基建、ESG等领域的投资机会,践行责任投资,以多样化的金融供给,助力我国经济的加速转型和升级。(文章图片均来源: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