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项目建设企业扩能同频共振

  本报讯(记者罗枚通讯员王坚容丽媚)近日,记者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梧州综合保税区的建设现场看到,综合服务大楼的部分防尘布、脚手架已拆除,现场机器轰鸣,车辆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加班加点赶进度,全力以赴赶工期。

  据梧州综合保税区项目建设负责人翁凯介绍,保税区整体项目进度现已完成80%以上,综合服务大楼内正在进行管道安装、内墙抹灰、屋面砌体施工、外立面装修等工程,主要道路和主卡口等工程也在有序推进中。翁凯说:“现在项目现场每天有约400人、100台机械同步施工,24小时不停作业,争取2022年5月31日可达到竣工验收的条件。”

  除了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持续走好,企业也启动了生产“加速键”。记者在园区内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广西碧清源环保投资有限公司的纳米陶瓷膜产业化基地内看到,车间的智能自动化操作系统有序运行,鲜少见操作工人,但是一片片白色的纳米陶瓷膜按照混料、成型、烧结、覆膜等工艺流程完成生产下线。该公司董事长秦玉兰说:“我们公司主营业务为水环境治理,自主研发的纳米陶瓷膜生产工艺打破了关键技术被国外‘卡脖子’的困局,实现陶瓷膜新材料替代进口产品。今年一季度公司经济数据飘红,已实现产值5000万元、营收4000万元。目前,生产线满档运转能年产20万平方米陶瓷膜,今年公司计划扩大规模,促成陶瓷膜年产40万平方米。”

  园区另一家企业——梧州国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在着手筹备扩大生产规模的计划。该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一季度,国光科技公司的产值已达到3亿元,今年产值预计达到10.5亿元,而广州总公司计划今年将部分生产线转移到梧州,目前正在进行招工,预计扩招约2000名员工。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今年一季度,试验区积极推进“项目承诺制”“跨省通办”“一事通办”“代跑代办”等模式,累计办结政务服务事项112件,按时办结率达100%,各服务队服务企业协调办结事项30余项,并统筹安排专人专班推进企业招工工作。截至目前,园区服务队共为入驻企业招聘约1300人入职,推动24个产业项目加快建设,新开工3个,列入自治区统筹推进重大项目8个。

  在招商引资方面,试验区聚焦四大主导产业链招商,围绕电声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产业基地、盈田声谷产业园、特色食品产业园等“园中园”项目面向大湾区靶向招商,目前签约项目3个,合同投资额达9.24亿元。今年一季度,试验区规上工业产值同比增长17.8%;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2%,新增上规入库规上服务业企业入库1个,完成总部经济营业收入18.3亿元。

(文章来源:梧州日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