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季报彰显成长底色 科创板企业复工复产进行时

  近日,在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复工复产相关政策和指引后,上海多家重点企业“摩拳擦掌”积极筹备复工复产。作为“硬科技”的主力军,科创板企业更是勇立潮头。截至目前,中微公司、盛美上海、安集科技、天岳先进、沪硅产业、君实生物、美迪西、和元生物等均在复工复产“白名单”之列。这些企业中多数在封控期便已在核心环节进行闭环运营管理,以保障重点领域持续运营。

  除上述已纳入白名单的公司之外,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不少科创板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供应商、客户也在白名单之中,生产经营稳步恢复,为贯通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供了有力保障。

  科创板企业积极复工复产

  目前,上述科创板上市公司针对复工复产制定了方案。比如,开展具备复产条件员工摸排,结合政策进行入厂前准备,加大物资发掘与筹备力度,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对员工进行闭环管理,对接沟通建设材料运输相关环节,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各类订单保质保量及按时交付。

  “公司是首批‘白名单’企业,上海市经信委4月16日发布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后,公司立刻开展具备复产条件员工摸排,在严格落实各项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最大程度保障客户各类订单保质保量及按时交付。目前我们通过有效的闭环运营管理,通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有效地保障了公司的持续、安全、稳定运营。”中微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以来,中微公司持续处于闭环运营状态,在供应商的支持和员工们的日夜奋战下,中微公司一批机台于4月11日夜间经过严格的消杀程序,准时交付客户。

  安集科技也是闭环管理保生产。自3月27日晚起,安集科技紧急召回相关工作人员,对位于上海浦东金桥综合保税区的生产基地实行闭环管理,确保连续生产供应。同属于半导体行业的盛美上海则根据防疫要求安排了“点到点”的复工复产方案,实施“两点一线”全封闭管理,政府帮助协调居住和班车通行证(川沙-临港)。

  生物制药同样是复工复产的重点行业。君实生物相关人士称,目前公司各项工作都在有序开展。在研发方面,公司在中国和美国的4个研发中心在疫情之下共同协调和承担在研项目各阶段的研发工作。生产方面,公司上海生产基地提前安排员工驻场,实行闭环管理。同时,苏州生产基地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保障药品供应。

  “3月27日晚,公司启动应急预案,部分研发部门副总裁带队,大量研发部门各层级员工连夜抵达并驻守公司至今,目前研发项目稳步推进,整体生产经营工作稳步有序开展。公司已制定了复工复产方案,并将该方案上报经营所在地街镇政府,待审批通过后即可开展相关工作。”美迪西表示。

  和元生物表示,公司正在有序准备复工复产,本次复工不包含继续在家办公人员,现场复工人员预计200-250人,目前正在报批中。

  以重点企业带动产业链协同复工

  根据4月22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消息,工信部设立的首批保运转666家重点企业已有70%实现了复工复产,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中芯国际等重点企业保持高负荷生产,重点行业产业链运转逐渐顺畅。

  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在会上介绍了上海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的情况。

  他表示,在集成电路领域,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以及芯片设计、装备制造类企业都在持续提升复工复产水平。其中,中芯国际、华虹集团保持较高负荷生产。下一步,上海将不断扩大复工复产企业范围,滚动推进,以龙头企业为牵引,以点带链,有序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如集成电路产业,以制造带动设计、装备、封测、材料全产业链整体产能提升。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方面获悉,除上述已纳入白名单的科创板公司之外,不少科创板公司产业链上下游的核心供应商、客户也在白名单之中,生产经营稳步恢复,为贯通产业链、稳定供应链提供了有力保障。

  七成科创板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实现增长

  截至4月24日,已有73家科创板公司披露了2022年第一季度业绩数据,整体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3%,七成公司净利润实现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细分行业龙头率先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例如,多晶硅龙头大全能源一季度实现营收81.29亿元,同比增长389%;归母净利润43.12亿元,同比增长641%。一季度公司生产的单晶硅片用料占比为97%以上,并实现N型高纯硅料的批量销售,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IDM模式功率半导体龙头华润微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5.14亿元,同比增长23%;归母净利润6.19亿元,同比增长55%,毛利率同比增加5.04个百分点。

  业内人士表示,科创板公司高成长逻辑不变、基本面稳健向好,在技术突破上持续精进、亮点纷呈,展现出科创板的投资价值和成长价值。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