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坚决不搞“大水漫灌”!

  今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扎实做好稳投资工作,多举措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实现良好开局,取得积极成效。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投资增长9.3%,比2021年全年提高4.4个百分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是当前宏观政策发力重点。同时,坚持精准有效投资导向,坚决不搞“大水漫灌”,是此轮稳投资的基本原则之一。

  当下稳增长的方向明确,需求“只是迟到,并未缺席”。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虽受疫情影响,但建筑材料工业仍在景气区间,待疫情影响缓解后,基建等投资有望迅速反弹。事实上,受中央财经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预期影响,今日水泥建材等板块已大幅反弹。

  投资先行指标向好

  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新开工项目个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2万个,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增长54.9%。

  “今年专项债券规模为3.65万亿元,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已全部下达,加上去年四季度发行的约1.2万亿元,项目资金保障充足。随着各地加大力度推进项目开工建设,预计有望加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将对投资稳定增长形成有力支撑。”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说。

  投资规模持续扩大,重大工程项目“压舱石”作用凸显。各地陆续印发2022年重大项目清单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下旬已有北京、上海、河北、广东、浙江等多个省市发布了本年度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涉及项目多达1.6万余个。

  “重大项目作为逆周期政策下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仍将在稳增长、扩内需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有较大可用规模专项债券和政策靠前发力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措施的支持下,2022年有望实现超预期增长。” 国家信息中心学术办主任、副研究员唐斯斯表示。

  并非大水漫灌

  精准“施肥”补短板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直言,有外媒称中国政府拟定了数以千计的“重大项目”清单,今年的计划投资额至少达到14.8万亿元人民币,这显然是误解、误导。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不是盲目铺摊子、上项目,更不是通过实施大规模的基建投资计划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精准有序实施一批既利当前、又利长远的投资项目。

  “相比一年50多万亿元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政府投资数量十分有限,社会投资占大头,是投资的主力军。”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人士表示,接下来相关部门将继续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更好发挥政府投资引导撬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带动社会投资增长。

  “我国作为全球最具成长性的市场,每年要推动的重大工程项目规模都不低于10万亿-20万亿的体量,但受建设周期、配套资金等因素影响,有相当部分项目需要较长的建设周期才能最终落地,所以不能简单用投资规模来衡量评判当年的投资情况。”唐斯斯说。

  基建或进一步加码

  水泥、防水材料被看好

  “疫情对国内需求的影响是阶段性的。随着疫情得到有效管控、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正常经济秩序将快速恢复,经济运行会回归正常轨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我们判断财政的持续发力叠加各地重点工程项目加快释放,基建需求有望超过市场预期。” 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建材行业首席分析师鲍雁辛认为,随着后续疫情的缓解,基建需求有望进一步加码,他判断基建加码及疫情后恢复最快是防水材料行业及管道行业。

  “4月份,在建材13个行业中,水泥、防水建筑材料等9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回升;混凝土与水泥制品等4个行业产品出厂价格环比回落。”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建筑材料工业景气度从高位回落,但仍处于景气区间,运行形势总体保持稳定。

  “疫情影响大,目前水泥发货率普遍较差,大部分地区的价格都在跌。”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林此前也向上海证券报表示,虽然当前市场受到困扰,但基建是支撑水泥需求的主力军,“我们对水泥市场有相信。待疫情好转,水泥市场应该会有集中爆发期。”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