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短板不断补齐 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 中国工业报曹雅丽

  一季度,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发展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8%,延续恢复发展态势。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动力在什么方面?中国整体产业结构如何?放眼中长期,哪些因素将助力中国经济“大船”行稳致远?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的当天,多位专家在中新社主办的 “国是论坛:2022年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研判这些关键问题。

  中国经济韧性强

  面对三重压力、多重挑战,这个开年,中国经济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迎难而上,足音铿锵。

  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原副院长白景明看来,一季度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三方面韧性:一是固定资产投资恢复性增长态势良好。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3%,高于一季度GDP增速,其中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6.1%,说明实体经济发展稳固。二是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1%,“跑赢”GDP.这反映出经济增长的过程中,收入分配结构在逐步优化,这一态势在国际上来说是很难得的。三是一季度中国经济环比增长1.3%。这一数据比2021年前三个季度环比增速都高,这说明经济增长的 “冲劲”较强,韧性十足。

  此外,白景明指出,一季度,疫情对经济冲击较大,积极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专项债加快发行,退税减税支持企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白景明认为,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证明,我国的宏观调控能力增强、水平提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要有前瞻性,要超前发力,积极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中央重视政策的前瞻性、靠前发力,表明我国的政策储备工具箱足够大,政策储备充分。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认为,金融对一季度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金融政策发力早,金融资源配置越来越均衡,风险得到更加有效地控制。“风险控制好了,也意味着能够有更多金融资源转向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整个经济体系本身将更加健康稳定。”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表示,从全球视角来看,中国经济是 “风景这边较好”。一季度,消费主导作用明显,而投资增长9.3%。 “这是近年来较高的增长速度,投资在一季度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外资投资增速也很快,体现了中国市场在全球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宗良说。

  产业结构调整良好

  判断中国经济运行趋势,不仅要看速度,更要看质量和效益。今年一季度,创新发展态势持续,产业升级带动作用明显。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指出,一季度经济用 “稳”字形容非常恰当。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短板正在不断补齐。陈耀分析指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总体经济增速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发展比较突出,这是这几年重视实体经济的结果,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数据还显示,一季度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以及采矿业增速较高。“从中能够看出我国整体产业结构良好,特别是一些卡脖子的高技术产业保持了较高增长,说明短板正在不断补齐。”陈耀说。

  未来经济发展重点应关注哪些方面?陈耀指出,从区域层面看,要特别关注中部地区。中部地区集中了多种优势,如超大规模市场;在区位条件上,中部地区承东起西、连南贯北,交通网络发达,距周边市场半径短,物流成本低,也是我们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核心。

  此外,从城市层面看,陈耀认为,近年来都市圈、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同时,要促进制造业在地区之间的有序转移,完善产业链,畅通供应链。

  外贸向好趋势未变

  “一季度经济4.8%的增速在预期之内。我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仍然会达到5.5%至6%,其中二季度是个黄金季度。”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表示。

  魏建国解释说,一般而言,每年4月至6月是中国外贸企业接单和发货的旺季。“三驾马车”中的出口将会在二季度和三季度发力,进口也将很快反弹,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发展的压力,同时对目前尚未发力的消费和尚待效果显现的投资起到一定的替代作用。

  从中长期来看,魏建国表示,中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世界经济的 “定海神针”,更会推动全球范围内技术、资本、人才加快东移,进一步流入中国,为中国外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魏建国指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仍有两大支撑,一是一个全球门类齐全、上下配套、规模最大的产业链和供应链;二是不断增加的中产阶层和一个每年进口达4万多亿美元巨大的生产资料市场。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高凌云表示,当前中国外贸有近虑但无远忧。近虑主要体现为 “外缩内紧”。“外缩”是指,受全球新冠疫情反复影响,外需面临不稳定性增加和份额被挤占的情况,同时服务消费需求逐步替代货物消费需求。“内紧”则主要体现在原材料、大宗商品等为代表的供应链局部堵点,运力结构性失衡,疫情多点频发对部分企业生产经营、供应链稳定产生较大压力等。

  “无远忧”主要来自内需外需、产品竞争力两个方面。从长远来看,尽管目前全球经济出现增速趋缓,但整体复苏态势并没有变化。同时,中国国家技术也在提升,意味着影响中国进出口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

  展望后期,高凌云认为,国家助企纾困政策、跨周期调节的外贸政策在持续发力的同时,力度可能还会适时加大,对外贸增长起支撑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工业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