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1.5%对比8.5% 中美CPI走势差距扩大反映了啥

  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一季度平均上涨1.1%,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相比之下,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3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以来最大值。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中美CPI走势差距扩大,除受两国国内商品和服务供需影响外,还主要由于中美CPI各项商品和服务权重差异较大以及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美国通胀率提高等因素。展望未来,需要预防输入性通胀及“黑天鹅”事件对我国物价的影响。

  中国CPI:整体平稳

  从整体看,中国CPI继续保持温和上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决策咨询部综合形势室主任、研究员郭丽岩对本报记者表示,从同比看,3月份CPI上涨1.5%,涨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主要受翘尾因素扩大0.5个百分点影响;剔除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上涨1.1%,与上月持平。从环比看,3月份CPI持平,主要是汽柴油价格上涨抵消部分食品价格下跌。受国际原油价格大幅走高影响,汽油、柴油价格分别上涨7.2%和7.8%,合计影响CPI上涨0.26个百分点;猪肉、鲜果、水产品价格分别下降9.3%、2.3%、2.1%,合计影响CPI下降0.21个百分点。

  “中国近期的CPI上涨主要由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以及居住等项目的物价上涨支撑,主要原因为上游燃料以及工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他项目物价波动较小,食品价格涨幅自2021年6月由正转负后迟迟未走出负向运行区间。”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价格协会副会长许光建对本报记者表示,今年3月,中国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其他用品和服务以及居住的价格指数分别为5.8%、2.6%、2.1%和1.3%,其中交通和通信价格涨幅波动自年初开始于高位继续扩大,主要由于石油价格在俄乌冲突影响下大幅上涨,交通工具用燃料3月价格涨幅上升至24.1%;教育文化和娱乐的大幅上涨;教育文化和娱乐的上涨主要由旅游支撑,旅游3月价格涨幅上行至6.2%,可能原因是旅游业的基数效应较大,今年春节期间的疫情扩散程度较低,因而小幅刺激旅游业价格上涨;居住价格涨幅主要由家用水电燃料价格支撑,水电燃料价格增速3月上升至4.3%,其同样由于上游石油天然气价格上涨,但居住价格涨幅整体亦呈现下降态势。而食品价格处于负向区间的主要原因是以猪肉为代表的畜肉类价格大幅下降拉低食品价格总体涨幅,其他各项商品和服务的涨幅则较为平稳。

  美国CPI:多因素促使飙升

  相比之下,3月美国CPI环比上涨1.2%,同比增长8.5%,同比涨幅创1981年以来最大值,3月美国CPI环比和同比增幅均较2月明显扩大,凸显美国通胀形势日益严峻。当月,受俄乌冲突、供应链中断等因素影响,能源、居住成本以及食品价格均明显攀升。剔除波动较大的食品和能源价格后,核心CPI环比上涨0.3%,涨幅较2月收窄0.2个百分点,同比涨幅为6.5%。

  许光建表示,美国CPI运行偏强的支撑因素中,能源、食品、交通运输以及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是主要驱动力,服装等其他项目基本全部在正向区间运行。

  首先,美国能源消费价格涨幅远高于中国。美国能源价格涨幅自2020年5月开始走出持续下降区间,并且大幅回升,2021年2月已经开始转负为正并持续飙升,2021年5月增速放缓于高位波动小幅上行,2022年3月上升至32.2%。

  其次,能源价格涨幅拉动了交通运输价格涨幅的提高,美国交通运输价格涨幅与能源消费价格涨幅走势基本完全趋同,但交通运输价格在2021年5月后的涨幅低于能源价格,至2022年3月交通运输价格涨幅为22.5%。在芯片短缺影响下,美国在二手车价格飙升带动下交通工具CPI涨幅尤其明显。

  再次,与中国食品价格涨幅仍旧处于负向区间不同,美国食品价格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在4%左右水平上平稳运行,2021年5月以来持续上行,至2022年3月已经升至8.8%。最后,与中国通信价格涨幅较小不同的是,美国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价格涨幅自2021年二季度走出负向运行区间并开始波动上行,2022年3月个人计算机及其周边设备价格涨幅为7.6%。

  中美CPI走势对比:差距在扩大

  为何中美两国CPI走势差距在扩大呢?许光建表示,除受两国国内商品和服务供需影响外,还主要由于中美CPI各项商品和服务权重差异较大以及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刺激美国通胀率提高。

  许光建解释说,从中美各项商品和服务权重比较来看,中国食品烟酒和居住类权重高,美国居住类和交通类权重高。中国CPI各项商品和服务权重占比最高的三项依次为食品烟酒类、居住类以及交通通信类,而美国各项商品和服务权重占比最高的三项依次为居住类、交通通信类和食品烟酒类。中国食品烟酒类权重约为美国的1.8倍,而美国的居住类权重约为中国的1.6倍。因此,中国近期食品烟酒类价格的下降大大拉低了中国整体CPI涨幅的提高。

  对于美国各项CPI基本全部高位运行的原因,许光建认为,主要是由美国2020年以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采取了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以及无上限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所致,同时供应链断裂导致供需错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特朗普政府以及拜登政府均采取了直接发放疫情纾困资金的财政刺激计划,并且美联储通过大幅降息以及无上限量化宽松政策帮助企业渡过疫情,但前期的财政刺激计划以及货币政策冲击同样为美国的高通胀“奠定”了基础,同时推高了股票、房地产等资产的价格。加之美国等西方国家疫情防控失序,产业链供应链紊乱,至今尚未恢复,导致全球生产供应受到极大影响,大宗商品供给不足、价格攀升。

  如果按照传统的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美国目前的高通胀与其增长较快,失业率较低是匹配的。许光建认为,现在的情况不能用这套理论模型来解释。因为百年未有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加之美国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应对疫情不当不力,导致其供应链断裂,供给与需求不匹配,导致了此轮高通胀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

  展望未来:需预防输入性通胀

  中美同为世界大国,其通胀情况对世界经济影响较受关注。那么,美国通胀何时见顶?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认为,这轮美联储加息的核心目标就是对抗通胀,这也间接压制了国内成长股走势和货币政策空间。一旦美国通胀见顶,就意味着美联储对抗通胀取得了初步胜利,虽然加息周期可能依然持续,但大概率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看到“联储‘鹰’转‘鸽’态度缓和、加息节奏缓和、美债利率和美元指数走势趋缓甚至见顶”。

  张瑜表示,如果美国通胀二季度见顶回落,结合当下核心CPI细分项环比的价格走势,中性估计第二季度美国CPI环比均值为0.5%~0.6%,第二季度布伦特原油均价需要大约维持在145或120美元/桶以上,CPI同比才能不见顶。这个数据意味着除非俄乌冲突再度提振油价达到120~145美元/桶以上,相较之下现在是约105美元/桶,美国CPI同比大概率会在二季度见顶。如果是这样,那么就有可能出现美联储“鹰”转“鸽”、长端美债利率见顶、加息节奏缓和的情况。

  当前,中国也需要一系列政策措施来保供稳价。

  郭丽岩表示,展望今后一段时间,我国粮油肉蛋奶果蔬生产稳定、供应充足,少数疫情封控地区物流配送环节堵点卡点正在逐步打通,保持重要民生商品价格总体平稳的基础更加坚实,预计年内CPI将继续在合理区间运行。

  许光建则表示,虽然近期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加剧,引发国际粮价油价大幅波动,中国输入性通胀风险加大,但中国经济韧性强、市场空间大,政策工具箱丰富,特别是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工农业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裕,保持物价平稳运行具有坚实的物资支撑。但是,政府仍需要预防输入性通胀及“黑天鹅”事件对我国物价的影响。

  一是要继续实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加强重点民生商品的价格监测。加强各生产环节供应链管理,应对好输入性通胀压力,激发市场潜能,推动政府、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成本共担,贯彻落实好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下游中小微企业扶持措施,缓解大宗商品价格传导压力。加强猪肉等重点商品的价格监测,防止“猪周期”与当前石油价格形成共振。

  二是关注重点疫情地区的物价异常波动。首先,要特别重视保障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物资供应,充分利用疫情防控部门的流调信息进行跨区域甚至跨省域物资调配,避免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因供给不足出现物价异常波动。其次,加强产业链管理。随着工业生产分工的精细化,重点行业的产业链较长,而原材料供应商则分布在不同地区,政府应当提高与企业沟通频率,了解重要战略行业的原材料供应情况,合理制定疫情封控措施,避免由于疫情防控导致供应链断裂,从而进一步造成未来短期内生产端价格的暴涨。

  三是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关注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向,严防输入性通胀。首先,银保监会和证监会等监管部门应当严格监控金融机构和企业尤其是房地产企业和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债务率和杠杆率,加大对于控制国内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房住不炒”的房地产调控策略,防范房地产泡沫;加强对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金融衍生品和金融创新监管,避免其利用大数据过度扩张触发系统性风险。其次,重视加强对美国、欧盟等地区的货币政策的跟踪研究,防止其通过汇率、利率等传导机制对我国境内资产价格、人民币汇率和物价水平的不利影响。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