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五一”假期预计全国客运量将达1亿人次!如何防范风险、出游需要注意什么?文化和旅游部等多部委权威回应来了……

  今年“五一”假期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共5天的时间。近期不少居民开始筹划假期安排,能出游吗?如何防范风险?来看几大部委的假期提示和保障准备情况。

一、 假日情况:

  五一假期客流量如何?

  交通运输部应急办副主任周旻在28日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根据预测,假期客流量较去年将明显下降。

  他表示,预计假期全国客运量1亿人次,日均2000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下降62%左右。预计假期全国高速公路日均流量为2700万辆,同比降低49%左右。

  免费通行政策如何?

  周旻介绍,“五一”假期从4月30日到5月4日共计5天,7座及以下小型客车通行收费公路免收通行费。需要注意的是,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以车辆驶离出口收费车道的时间为准。

二、假日提示:

  国家卫健委: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的县(区)旅游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有出游意向的公众,一定要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的变化情况,不前往中高风险地区及其所在的县(区)旅游,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疫情防控政策。出游期间做好健康防护,科学佩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就餐时使用公筷勺。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该停止旅游活动并且及时就医,排除新冠病毒感染的风险,避免造成疫情传播。

  文化和旅游部:避免在博物馆展厅等密闭公共区域内进食

  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管理司副司长李晓勇表示,提醒广大游客密切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和中高风险地区变化情况,不要前往中高风险地区旅游,提前了解出发地、目的地防控政策。出游期间自觉遵守戴口罩、测体温、查验健康码等当地疫情防控规定,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避免聚集,避免在博物馆展厅等密闭公共区域内进食。就餐时使用公筷公勺。咳嗽、打喷嚏时,注意用肘部或纸巾遮掩。出现感冒、发热等症状时,应停止游览并及时就医。

三、假日保障:

  商务部:已经部署各地稳步开展“五一”市场保供工作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28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针对“五一”假期市场情况,商务部已经部署各地稳步开展节日市场保供工作。推动大型农产品流通企业与生产基地紧密合作,根据节日消费的特点加大生活必需品备货量,进一步扩充商业库存、丰富商品种类。推动疫情防控重点地区在做好重点场所和人员疫情防控前提下,让兜底民生保障的供应网点应开尽开,保供人员应出尽出,保障“末端配送”顺畅到位,满足群众节日期间生活需求。

  国家卫健委:做好节假日期间的医疗服务安排和人力保障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介绍,“五一”假期将至,国家卫健委要求合理安排好医疗服务,做好假期的值班和值守工作。医疗机构要严格落实假期期间值班要求和领导的代班制度,做好节假日期间的医疗服务安排和人力保障,特别是要保证急诊24小时开放,不得出现停诊和拒诊的问题。

  她表示,要求医疗机构在急诊、抢救室、手术室和病房设立缓冲区域,对于核酸结果不明的一些急危重症患者,要及时救治,相关医务人员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及时的治疗。对于像血液透析患者、放化疗的肿瘤患者,包括孕产妇和新生儿这些特殊群体,要实施精细化的分类服务,切实保障他们能够得到常规和连续的医疗。

  交通运输部: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提升通行效率

  周旻介绍,“五一”假期及今后一段时间,交通运输部将进一步加强部门协同和跨区域联动,指导各地切实保障交通干线的畅通,推动有关部门和各地一起规范健康码管理,深入推进健康码全国互认、一码通行、码卡融合、规范赋码,防止和杜绝地方擅自赋码、“层层加码”等现象,精准实施货车通行管控,提升通行效率,畅通城乡物流微循环,全力以赴做好涉疫地区民生物资和重要生产物资运输保障。

  目前,交通运输部已经制定出台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货车司机“白名单”管理、物资中转站建设等制度,24个省份启用了全国统一式样的通行证,16个省份出台了物流保通保畅具体举措。

  数据显示,4月27日与4月18日相比,全国高速公路货车通行量上升了13.33%,全国铁路货物发送量、公路货运量分别增长了8.93%和9.5%。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