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30多次抢险保通 他们用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近日,四川交建集团高速公路保通保畅应急抢险青年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荣获了第25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集体”,对于这支平均年龄30岁的年轻队伍来说,既是肯定,更是激励。

  突击队共有128名队员,全部来自高速养护工程一线。平日里,他们肩负着全川44条高速、近5000公里大通道的养护工作;灾难中,他们逆行冲锋、使命必达,先后参与抢险救灾30余次。

  冲锋

  从芦山地震到汶马断道参与抢险救灾30余次

  2020年10月,突击队以现在的名字在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备案。不过,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他们便一直活跃在四川交通应急抢险一线。

  “我们参与的第一个比较重大的抢险任务应该是2013年‘4·20’芦山地震。”作为突击队队长,陈何兆十分了解团队的历史。

  当年,集团公司组织127名作业人员、60余台大型抢险设备投入抗震救灾。面对不断的余震和飞石,抢险队员仅用50多个小时就抢通了芦山至双石镇的“生命线”。之后,队员们又在双石镇驻守了两个多月,开展道路保通保畅工作。

  有了这次经历,集团公司意识到有必要建立一支应急抢险队伍,利用分布在全川高速养护工程一线的人员和设备优势,为灾害救援贡献一份力量。

  此后,队伍逐渐从80多人壮大至现在的128人,机械设备和组织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从2019年都汶高速“8·20”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2020年雅西高速“9·20”高位山体崩塌,到2021年8月汶马高速突发泥石流,突击队参与了30余次抢险救灾任务。

  涉险

  上有危岩下有断桥队员冒险抢通“生命线”

  地震、泥石流、山体崩塌……对于突击队来说,每一次执行任务都是一次涉险逆行。“还是会有一点担心。但是作为养护人,这也是我本职工作的一部分。”2018年,杨常青主动报名加入突击队,在他的记忆中,最危险的一次要数2020年9月20日发生在雅西高速雅安附近的高位崩塌灾害,灾害造成姚河坝大桥右幅损毁、桥下国道108线路基坍塌。

  “我们是9月20日下午收到消息的,第二天一早就赶到了现场。”杨常青回忆,看到灾难现场的瞬间,他还是被震撼到了:大桥两跨完全损毁,桥墩下有2万立方米的堆积体、上有900立方米的边坡危岩。

  抢险在绵绵细雨中展开,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对边坡顶部的危岩进行爆破清除。没有上山的路,队员们就用铲子挖出一条上山的便道;没有运输设备,就靠人工徒步,将沙袋和爆破材料背上山。

  便道虽然长仅100多米,但坡度40多度,且都是湿滑的泥巴路,每一次徒步往返,队员们都冒着极大的风险。

  就这样,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突击队6天完成定向爆破排危、90天完成大桥重建、提前45天恢复双幅双向通车,在2021年元旦假期来临前保证了道路正常通行。

  奉献

  参与民生志愿服务为乡村的孩子们建幼儿园

  平日里,128名突击队员驻扎在全川高速公路养护一线,这让他们有更多机会走进山区,了解当地的民生需求。多年来,在本职工作之外,突击队多次参与乡村志愿服务。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14年阿坝州色尔古幼儿园改建工程。”陈何兆说。起初,他们以为只是新建村道、场坪,深入沟通后,才了解到村上是想把村委会改造成幼儿园。而这,算是一道“超纲”考题。

  接到任务后,队员们专门到成都的幼儿园考察取经;改建中,克服了雨季施工、早晚温差大、语言沟通等困难,改造了卫生间和供水设备,为幼儿园添置了教学设备以及娱乐生活设施。最终,幼儿园赶在9月开学前完工。

  “我们知道这个村的小孩很多,大多数都没有条件去县城幼儿园读书,所以这所幼儿园对他们特别重要。”陈何兆说。

  从2013年至今,突击队在保通保畅、应急抢险、民生志愿行动中不断贡献力量,他们也曾获得不少荣誉和表彰,不过,大多来自集团内部或业主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团队算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

  “五四青年奖章获奖名单公示的时候,同事就把链接发给我了。”陈何兆说,“当时不确定能不能评上,但是得到了认可,就很开心,也挺激动。直到确定获奖的那一刻,我觉得团队冒着生命危险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文章来源:华西都市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