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美国22年最大加息 衰退与通胀间的艰难抉择

  连日来搅动资本市场神经的美国加息计划终于落地。当地时间周三,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50个基点至0.75%-1.00%区间。

  作为今年第二次加息,这也是自2000年来美联储首次加息50个基点之多。美联储还决定从6月1日开始减持美国国债、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最初减持额度每月475亿美元,3个月后增加到每月950亿美元。

  一系列收紧货币行动将美联储抑制通胀的决心展露无遗。不过,多方分析认为,美国通胀短期内还将创新高,缩表带来的货币量降低或给资本市场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经济衰退和通胀夹击,美国进退两难

  美国已连续多月深陷高通胀泥潭,数据显示,继2月冲上7.9%的高位后,3月份美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扩大至8.5%创下40年来新高。国际原油价格维持运行在100美元上方,核心通胀超预期。

  市场普遍认为,美国的高通胀率由俄乌冲突、疫情干扰供应链畅通和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等多重因素诱发。

  而与此同时,2022年一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化环比下降1.4%,远低于去年第四季度的6.9%,这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美国经济首次萎缩,也是表现最为疲软的一个季度。

  在“经济衰退”和“通货膨胀”的双重夹击下,美国进退两难。不过,物价飞涨、民怨沸腾面前,收紧货币政策似乎成为美联储唯一也是必然的选择。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向中新财经表示,相对于GDP增速,美联储显然更在意居高难下的通胀水平,遏制通胀仍是影响美联储政策的首要因素。申万宏源证券研究宏观首席分析师秦泰认为,只有通过激进压降需求,美联储才可能缓解薪资通胀螺旋。

  因此,此前3月的加息会上,美联储就曾公布2022年内会有多达七次的加息计划。本次宣布加息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未来会继续考虑加息50基点。

  那么,加息和缩表的“组合拳”能否扑灭美国居高不下的通胀率?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罗志恒表示,尽管短期加息和缩表靴子落地,美国高通胀压力仍将贯穿全年。

  李迅雷则认为,短期来看,美国通货膨胀率在4月份可能还会延续上涨,创下新高。不过5月、最晚6月或许会开始回落,当然,回落过程会非常缓慢。

  美国资本市场演绎“鹰-鸽反转”

  尽管本次议息会标志着美联储加快推进激进的货币收紧政策,但其也有“温和”的一面。

  谈到未来加息路径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基本否定了后续加息75基点的可能,表示未来几次会议加息50基点是大概率事件。

  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海外宏观分析师崔嵘解读称,这一表态打消了市场对于激进加息的恐慌。

  此外,针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鲍威尔会上再次继续强调抑制通胀和美国经济可以实现软着陆。

  如,关于通胀,鲍威尔认为目前通胀过高,未来仍可能超预期上升,美联储将尽可能确保通胀不会变得根深蒂固。关于就业,鲍威尔表示劳动力市场紧张,未来可能有更多人重返就业市场;工资仍在快速增长,但没有看到工资-价格螺旋式上升。

  鲍威尔表示,美国经济有实现软着陆的好机会,没有看到美国经济衰退的迹象。

  随着会议对两大担忧作出回应,资本市场演绎“鹰-鸽反转”。美股周三出现大幅反弹。截至收盘,道指涨2.81%,报34061.06点;纳指涨3.19%,报12964.86点;标普500指数涨幅为2.99%,报4300.17点。大型科技股也出现普涨。

  大幅缩表,美国资本市场将面临更多风险

  实体经济方面,李迅雷认为,考虑到美国目前较低的失业率和较高的市场流动性,缩表和加息对美国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有限。

  “不过,随着利率的不断提高,相对敏感的美国资本市场会面临更多风险。”李迅雷指出,过去十年,很多美国上市公司通过很低利率借钱来回购自己的股票并进行注销,从而间接提高每股的收益率。在持续加息后,这些上市公司的实控人将无法继续实现低成本的套利,这将给美国股市带来更多挑战。

  崔嵘也认为,缩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需关注缩表导致流动性收紧给美股带来的风险。

  另,罗志恒预测,史无前例的加息周期将成为金融市场波动的来源,美债利率还将在实际利率的推动下继续上行。未来10年期美债利率或将继续向上突破3.5%。

  在对国际外汇市场影响方面,李迅雷表示,随着美元的加息步伐,美元指数也会上升,其他货币或将承压贬值

  分析:美联储未来超预期紧缩政策可能性降低

  李迅雷认为,美联储本轮加息和缩表周期预计将持续到明年年底。

  而对于紧缩的推进节奏,罗志恒表示,会议声明对俄乌冲突描述删除“在短期内”的表述,表明地缘冲突及其衍生风险将对美国通胀带来持续影响;强调高度关注通货膨胀风险,显示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意味着美联储未来的政策还将保持灵活性,美联储未来紧缩的节奏可能会跟随经济数据调整。

  招商基金也分析称,后续通胀的拐点是美联储紧缩政策的核心,大概率不会出现超预期的紧缩政策。

  对中国影响几何?

  罗志恒告诉中新财经,美联储加快收紧货币,将通过贸易往来、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多种渠道对我国产生外溢效应。

  在罗志恒看来,美联储接下来还将继续抗通胀持续加息,美元指数或将维持强势,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可能仍将面临较大的外部压力。

  “一是美国加息后外需放缓,我国出口面临下行风险,国内稳增长压力增大;二是资本流出影响国际收支平衡,增大汇率贬值风险;三是避险情绪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降低,国内金融市场风险资产价格下跌;四是个别行业基本面和融资条件变差,或引发美元外债偿债风险。”罗志恒说。

  政策方面,李迅雷指出,美联储加息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中国的货币政策的空间。目前,中国的通胀压力也在上升,限制了应用价格政策来进行调节的空间。未来中国将更多依赖降准、再贷款和公开市场操作等数量工具。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