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PRICE】鼓励更多资本外流,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

【PRICE】鼓励更多资本外流,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

早在2018年8月,我们就观察到了中国经济的一个历史性事件:中国上半年经常账户余额首次转为赤字。尽管全年的贸易顺差有所回升,但中国经济最独特的特征之一——长期的经常项目顺差——距离一去不复返只是时间问题。

随后,几个月后,也就是2018年同年,瑞银撰文称,中国经常账户缓冲即将丧失,这将软化国内经济活动,再加上美中贸易战的不断爆发,这将意味着“25年来,中国将首次不得不在外部稳定和增长之间做出选择”。

随后,《华尔街日报》炒作此话题引人关注,称之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转变”,投资者基本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中国经济正在“悄然开始颠覆全球金融体系”。

然而,几年之后,这种关于中国经济和全球资金流动都将发生“结构性转变”的预测还没有实现,原因很简单: 由于新冠疫情的出现,中国的经常账户正处于转为赤字的边缘,由于突然爆发了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打击并引发了中国的出口热潮(主要是与抗疫相关的产品,这些产品当时在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中国的经常账户出现了自2016年以来从未出现过的巨额盈余。

【PRICE】鼓励更多资本外流,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

然而,尽管事实证明,这是中国政府迫切需要的资本“福利”,但中国复苏的经济(和经常账户)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全球投资者涌入我国资本市场会导致大量资本外流和流入。其结果是: 人民币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幅升值,虽然升值幅度仅略低于2015年被迫让人民币贬值时的水平。

【PRICE】鼓励更多资本外流,缓解人民币汇率压力

但更重要的是,正如财新网报道的那样,中国在2020年公布了四年来国际收支中的第一个年度赤字,因为监管机构允许更多的资金流出中国,以缓解外国资本市场投资增加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根据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SAFE)周五公布的修正后的国际收支数据,2020年的赤字(不包括央行持有的储备资产)为778亿美元,虽然低于2月份的初步估计1759亿美元。这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出现缺口,当年中国的财政账户赤字(不包括储备资产)为4,161亿美元。金融账户包括国内对外国资产的所有权——例如存款、贷款、证券、商品和直接投资——以及国内资产的外国所有权。

“不包括储备资产的金融账户赤字表明,中国私营部门的海外资产积累仍在继续,”奥巴马政府在与数据同时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如此表示。“首先,国内居民增加了对海外证券的投资,这表明(投资组合中的)资产多元化需求强劲。二是对外直接投资合理有序。第三,银行增加了海外存贷款,因为经常账户盈余提供了相对充裕的外汇流动性。”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