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湖北税务做好“加减乘除法”,用税收“杠杆”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脱贫攻坚、经济重振大考中,湖北税务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税务总局安排要求,坚持用好“税收无形手”、做好“加减乘除法”,运用税收组织收入、调节经济、监督管理等“杠杆”职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今年第一季度,湖北省生产总值(GDP),总量10804.66亿元,同比增长6.7%,增速全国第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48元,同比增长7.4%。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湖北省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33.5%,高于全国16.6个百分点,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做好“减法”:

  减税降费助市场主体“做大蛋糕”

  “国家接连出台税费优惠政策,给公司带来了资金‘活水’。”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财务管理中心总经理茅涛表示,2020年疫情期间减免社保费900多万元,减免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100万元,公司当年营收同比增长3.2%,扛住了疫情压力。

  疫情暴发当年,湖北省减征“六税两费”26.84亿元,惠及61万户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及附加87.01亿元,支持32万户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业;还主动减免出租方“房土两税”,带动1万余户出租人减免房地产租金。通过减税降费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逆势发展,湖北省2020年新登记市场主体73.1万户,同比2019年增加15%,打赢了稳就业保民生攻坚战。

  “我们企业2021年净利润远超上年,应纳税额却更低,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后实际税率仅2.5%,又省下2万元!”湖北利楚科技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吴文庆高兴地说。随着湖北走出疫情“阴霾”,税费政策“扶上马送一程”,2021年小微企业所得税再减半、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为复工复产企业输血造氧。

  在服务科技创新这个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上,税收激励更“给力”。2021年湖北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享受15%优惠税率,减免所得税73.55亿元,允许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少缴所得税108.71亿元,惠及1.4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助推全省社会研发投入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今年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湖北省税务部门迅速落实落细。位于荆门高新区·掇刀区的荆门南城物流有限公司等16家小微企业一次性领到共计3700万余元的留抵退税“红包”,实现在致富路上“轻装前行”。

  2022年第一季度,湖北省新登记市场主体51.9万户,同比增长2倍,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0.79万人,民营经济景气指数50.9%,民营企业家信心指数54.6%,营商环境指数56.2%,疫后连续7个季度处于景气区间。“从2020年支持湖北‘战疫、战洪、战贫’减税降费超千亿元,到去年减税降费300亿元,再到现在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就是要鼓励市场主体把‘蛋糕’做大做好,这是税收助力共同富裕的有力证明。”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钟油子说。

  做好“加法”: 依法征管构建“橄榄型分配格局”

  “2020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后首个汇算期,因起征点上调,公司需要缴纳个税的人员由48.3%降低至1.9%。”鄂州市湖北枫树线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殷小林说。保康县纪委监委干部杜娟享受赡养老人等3项专项附加扣除,每年省下1080元。当年湖北工薪纳税人数量同比增加9.3%,有税人数仅增加3%,“钱袋子”更鼓了,缴的税却变少了,工薪阶层获得感强烈。

  在推动“扩中、增低”的同时,湖北税务部门贯彻量能原则,加大“调高”力度。在促进住有所居上,2021年为90.5万户家庭住房减征契税127.4亿元,为低增值率的普通住宅减免土地增值税2.31亿元,降低住房成本,同时严格开展土地增值税清算,避免社会财富过度集中;在调节社会消费上,加强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征管,优化收入再分配,促进“分好蛋糕”。

  “我们改‘人工审’为‘系统判’,低风险事项即时办结,高风险事项推送税源部门核查,对转让股权获取高额收益的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武汉东湖高新区税务局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该区推行自然人股权变更“先税后登一事联办”改革,截至2022年4月,受理相关业务2.21万件,入库税款3.15亿元,最大单笔缴纳个人所得税1227.24万元。通过建立税收风险指标模型,堵住了从股权投资获益的高收入人群避税漏洞,这一改革举措入选湖北自贸区第六批改革试点经验进行推广。

  在规范影视、网络直播等高收入行业和新业态经济上,税收更是促进公平正义的重要抓手。湖北省税务局发布公告并提示提醒,督促多名明星艺人、网络主播等相关从业人员主动自查补缴税款,并建立健全以“数据集成+优质服务+提醒纠错+依法查处”为主要内容的自然人税费服务与监管体系,推进常态化治理。

  “在复杂宏观经济形势下,税惠正面外溢效应和税收杠杆调控作用愈发凸显,这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钟油子表示,在不折不扣落实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的同时,将持续规范高收入行业和新业态经济税收秩序,从制度上避免“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

  做好“乘法”:

  税惠扶弱济困“四两拨千斤”

  “吸纳残疾人就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支付的工资享受企业所得税税前100%加计扣除,残疾人就业也有增值税、所得税等减免,这是国家鼓励我们靠拼搏创造财富。”自幼失去双前臂的恩施州肢体残疾人协会副主席吴辉,在税惠支持下成立残疾人培训学校和就业创业孵化基地,帮扶3000余人。

  2021年,湖北税务部门为全省120户金融机构落实涉农贷款利息减免企业所得税2145万元,免征增值税3.22亿元,撬动大量资金涌入乡村。广水市十里街道观音村就是该政策培育的“硕果”,引入3000多万元资金,发展起观光旅游、苗木花卉、水产养殖和林果种植等六大产业。“去年村里2家企业、6家合作社和1家农家乐减免税款300多万元,带动近300人就业,人均年增收超6000元。”全国人大代表、观音村党支部书记熊永俊高兴地说。

  湖北税务部门既为乡村振兴引入资金“输血”,更落实税惠助力“造血”。据统计,2021年全省550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免征增值税2.13亿元,3985户自产农产品免征增值税1.99亿元,为乡村振兴插上“隐形的翅膀”。

  “得益于国家好政策,大市村一年一个模样!”全国人大代表、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90后村支书程桔感叹。在税务部门精准帮扶下,小龙虾、苗木等农副产品免征增值税,农村饮水工程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该村如期脱贫。2020年7月销售光伏发电17905千瓦时开具增值税专票,缴了脱贫摘帽后的第一笔税款270.5元。

  在促进“第三次分配”激励“先富帮后富”上,税收更是“四两拨千斤”,降低慈善事业成本,鼓励承担社会责任。2020年,全省5741家企业享受有关疫情防控捐赠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4.2亿元,930家企业投身扶贫事业减免增值税和企业所得1.12亿元;2021年,全省3356户企业申报享受公益性捐赠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11.23亿元,结转以后年度扣除2.26亿元。

  “为了支援战斗在防疫第一线的英雄们,我们通过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捐赠了20万元,这笔钱可以在税前全额扣除。我们争取将来用更大力度做公益回报社会!”武汉卓讯互动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亚卓自豪地说。

  做好“除法”:

  筑牢防线严打偷骗税

  “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湖北税务部门充分运用数字思维和信息手段,联合公安、海关和银行等部门,构建群防群治体系,对涉黑涉恶、税收违法犯罪分子“打财断血”,让依法经营者充分享受税收政策红利,让违法犯罪分子受到法律严惩。

  2021年9月,湖北公开曝光5起虚开骗税典型案件,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某化工企业涉嫌控制18户空壳企业,“变票虚开”将上游石油地炼企业“化工用品”发票变换品名为“煤炭”后,向下游销售企业虚开专票5147份共7.10亿元,经税警联合行动,该案件于2021年6月收网,抓获犯罪嫌疑人14名。

  在为期3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和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中,湖北省税务系统接收黑恶势力涉税线索92条,查补税收11.97万元,打击虚开骗税挽回国家税收损失13.51万元,破获“楚剑四号”“楚剑五号”和黄石某灵活用工平台虚开案等重大案件,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让被攫取的财富“回到”人民手中。

  为让“利剑”始终高悬涉税违法犯罪分子头顶,全面打击和震慑偷骗税违法犯罪,湖北省税务局按照税务总局部署,持续加强纳税信用体系建设,与省发改委、省信用办等34个部门协同联动,采取从“禁止部分高消费行为”“限制担任相关职务”到“从严控制生产许可证发放”“限制从事互联网信息服务”的全链条、全方位联合惩戒措施,形成“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良性征纳循环。

  “办好助力‘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两件事,税务部门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钟油子表示,当前湖北税务正在为诚信守法的市场主体落实好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涉税违法犯罪行为严惩不贷,打造稳定公平透明的税收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宽阔、越走越敞亮。

(文章来源:中国税务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