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转型情感博主可以更接地气
最近,一位经济学家官宣转型情感博主被炒得沸沸扬扬。之所以关注度这么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反差太大,一般的观念里经济学家是高端、理性、严谨的代名词,而情感博主多半发些感性的鸡汤文,似乎是不搭界的两方。
经济学可以阳春白雪,也可以下里巴人,可以很接地气,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现象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解释。拿两性情感来说,患有脑瘫的46岁女诗人余秀华与比自己小15岁男友的恋情最近惹来网络上各种不同声音,余秀华对此解释说,两性关系的本质就是有所图,即便是青年男女两情相悦的两性关系亦是有所图,如果你一无所有,你没有东西被别人惦记企图,那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和价值?余秀华应该没有学过经济学,但能把感情看得如此通透,不过是认清了经济学里需求与供给的关系,认清了等价交换的本质,从而坦然接受这段关系,求得二者资源的优化配置与优化再生。瞧,经济学就是这么平易近人。
实际上,婚姻经济学早已成为一门学科,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早在1981年就写了《家庭论》一书,用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婚姻与爱情。他把从找对象到结婚的过程视作是一个寻找目标市场、考察双方需求、认同商品交换条件直到签订交换契约的过程,认为婚姻是人们为了满足于本性并降低交易费用而实现效用最大化的一种组合形式,类似于企业的存在是为了要比市场交易节约交易成本。
再往深里说,经济即民生,因而又有“民生经济”的研究,发展经济是为改善民生,改善民生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民生最基本的问题是温饱问题,当下我国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每一个细究下来都关系千家万户和每一个人的悲苦喜乐,无论是研究宏观经济还是微观经济,都无法回避这些问题。
有意思的是,这位经济学家还喊话另外几位网红经济学家一起来做情感博主。如若这些经济学家都能把眼光向下,对民生疾苦多一些感性的认知,倒是民生之幸。那样他们也就不会自诩高高在上的“精英”,不会发出一些脱离现实的声音,如“建议年轻人租住在公司附近以节省时间投资自己”、低收入阶层可以“用自己的私家车去拉活,然后将自己的闲置房租出去”,这些说法被众多网友嘲讽为“何不食肉糜”,专家也被称“砖家”,翻车之状惨不忍睹。
当然,面对转型情感博主带来的各种调侃之声,这位经济学家又发文发视频作了一番解释,言下之意本职还是专业宏观经济和财经金融研究,只不过会在专业、理性、建设性的基础上,加一些温度,加一些情怀,加一些人文关怀。而其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也不乏对近期政策的点评以及诸如“中国新基建研究”这类的专业报告。其平台定位是“专业知识教育课程和科学财经投教的行业头部”,3月份还招聘了一批宏观经济、货币金融、房地产、新经济、新能源等行业的研究员。知识变现的路径已然十分清晰,这一波“转型”官宣一方面是自保,表明与某些敏感话题的切割;另一方面估计借这一波热度也能收获不少粉丝及学员。
说到底,流量为王的时代,经济学家“转型”背后的真实动因已无需探究。不过笔者倒是希望这位经济学家在“转型”之后仍能不忘初心,真正拿出一些像样的研究,推动我国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如此,当不负“经济学家”的名头。
(作者系证券时报记者)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