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珠海冠宇深度研究报告:消费电池为盾 动储电池为矛 静待盈利拐点显现|计算机+电子(20220510)

重点推荐

  华创计算机

  2022/5/9

  2021年:整体营收有所恢复,工业软件、智能驾驶收入表现优。2021年行业营收增速中位数为13.62%,去年同期为6.48%,疫情对计算机行业公司营收增速影响已逐渐减小。利润端2021年整体表现欠佳,归母净利润、归母扣非净利润增速中位数为0.52%、-0.15%,均较同期下滑。细分板块中,工业软件营收同比实现较快增长,增幅为30.21%;利润端信息安全表现欠佳,同比下滑69.36%。2021Q4单季来看,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为6.92%,较2020Q4下滑约3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约为-9.12%,较2020Q4的11.41%显著下滑。细分板块来看,智能驾驶2021Q4营收同比表现最佳。

  2022Q1单季:业绩承压,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速上升。从收入端看,2022Q1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中位数为8.22%,较2021Q1下滑约20pct;从利润端看,2022Q1公司盈利同比也呈下滑趋势。2022Q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中位数约为2.02%,较2021Q1的25.36%显著下降。细分板块中,收入角度,2022Q1,云计算收入同比增速上升,工业软件收入同比增速达27.51%,增速领跑。利润角度,2022Q1各板块增速均较同期有所下滑,归母净利润环比也均呈下降趋势。

  关键财务指标分析

  2021年:利润率走低,存货提升明显。2021年行业毛利率中位数为36.91%,较去年同期下滑3.7pct;净利率中位数持续走低,较去年同期下滑约2.4pct.同时中位数法下计算机行业存货同比增速中位数达24%,企业备货力度明显加大。现金流方面,2021年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营业收入中位数相比2020年下滑近8pct,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营业收入中位数减少5.3pct至0.04%。

  2022Q1:利润率持续承压,现金流同比下滑。2022Q1行业毛利率中位数为37.18%,较去年同期下滑2.8pct;行业净利率中位数走低,22Q1年为0.32%,较去年同期下滑2.7pct.同时中位数法下22Q1计算机行业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约10天,存货同比增速中位数达19.41%,较去年同期上升约4.7pct,企业备货趋势持续;现金流方面,22Q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营业收入中位数为-48.49%,相比21Q1下滑近4pct,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营业收入中位数增加7.8pct至-47.78%。

  2022Q1基金计算机配置处于低位,科大讯飞进基金前十大重仓。2022年一季报,基金计算机持股占比3.36%,处于较低位置,而计算机流通市值占比近3.97%,低配特征明显。按照基金持股市值来看,海康威视仍稳居第一,科大讯飞

  2022Q1新进基金前十大重仓,名列第7,大华股份则移出前十名列。

  全年解禁高峰在8/11月,目前全年减持压力约为109亿。计算机行业2022年全年解禁数量约58亿股,解禁市值为1994亿元,计算机板块总市值约为2.6万亿,全年解禁市值占计算机板块总市值的比例约为7%。2022年板块解禁高峰为8月、11月。按照2022年4月29日收盘价计算,目前行业2022年有约109亿的减持压力。其中,来自股东类型为公司的减持占比最高,约58%。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因素不确定性;行业利润下滑风险;短期内解禁、减持市值压力。

  (注:本文财务统计分析对象:中信计算机一级行业)

  华创电子

  2022/5/8

  公司是全球消费软包电池龙头,股权结构稳定,大客户持续拓展。公司前身为珠海光宇,2007年由哈光宇电源、光宇国际联合成立,2019年更名珠海冠宇,开始布局动力电池业务,2021年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公司实控人为徐延铭,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达到30.19%,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各领域客户持续拓展:

  笔记本电脑和平板:惠普、联想、戴尔、华硕、宏碁、微软、亚马逊等;

  智能手机:苹果、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联想、中兴等;

  无人机、智能穿戴等:大疆、BOSE、Meta、Google等;

  动力:豪爵、康明斯、中华汽车、上汽、通用等;

  储能:中兴、Sonnen等。

  公司消费锂电池市占率逐步提升,动储电池持续扩产。

  消费电池:根据TechnoSystemsResearch统计报告,2021年公司笔电及平板锂电池全球市占率为27.17%,全球排名全球第二;智能手机锂电池市占率6.84%,全球排名第五。从市场空间看,随着传统3C单机电池容量逐步提升,以及无人机、智能穿戴等领域快速发展,预计未来5年消费电池市场空间CAGR将达到15%。随着日韩电池厂商把战略重心转向动力电池,我们预计公司在消费电池领域的市占率将进一步提升。

  动力电池:公司于2021年11月在浙江嘉兴投资建厂,规划建设10GWh动力电池项目,预计至2025年投产,目前公司通过12V和48V低压系统启停电池与主流车企建立联系,并逐步延伸至纯电动车电池。

  储能电池:公司于2022年3月公告,计划投资40亿元在重庆建设6条高性能电池,主要面向储能领域,产能规模达到15GWh,预计25年建成投产。未来公司将从家庭储能、通讯备用电源逐步延伸至工商业储能等领域,实现储能电池的全面发展。

  公司消费电芯产品性能突出,高研发投入铸就竞争壁垒。公司消费电池能量密度超过700Wh/L,开发出了充电倍率达到1C的产品技术,产品循环寿命超过800次,产品总体性能达到行业一流水平。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6.23亿元,同比增长53.6%,研发费率6.03%,22Q1研发费率持续提升到6.53%。公司坚持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研发为辅的创新研发理念,持续加大开发投入,为后续发展夯实基础。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6/14.86/26.16亿元,对应目前PE分别为38/16/9倍。考虑到公司是全球消费软包电池龙头,2023年动储电池有望放量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参考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3年20xPE,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等风险。

(文章来源:华创证券研究)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