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人阳性全楼隔离?消毒会否损坏贵重物品?核酸检测有误怎么办?发布会解答

  国家卫健委5月10日消息,5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本土病例“349+3077”例。其中北京“61+13”,上海“234+2780”。

  5月10日,在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表示,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昨日新增本土“349+3077”例

  国家卫健委5月10日通报,5月9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357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8例(广西3例,广东2例,北京1例,福建1例,四川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广东);本土病例349例(上海234例,北京61例,河南25例,广东15例,青海10例,辽宁2例,福建1例,贵州1例),含17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上海156例,河南7例,北京3例,广东3例,辽宁2例,青海1例)。新增死亡病例6例,均为本土病例,均在上海;无新增疑似病例。

  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118例,其中境外输入41例,本土3077例(上海2780例,河南98例,江苏55例,辽宁53例,江西35例,青海17例,北京13例,浙江9例,吉林6例,广东6例,四川3例,河北1例,重庆1例)。

  北京卫健委5月10日消息,5月9日0-24时,新增61例本土确诊病例(含1例5月7日、2例5月8日诊断的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和13例无症状感染者,无新增疑似病例;新增1例境外输入确诊病例,无新增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治愈出院26例。

  上海卫健委5月10日消息,5月9日0-24时,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34例和无症状感染者2780例,其中156例确诊病例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78例确诊病例和2775例无症状感染者在隔离管控中发现。新增境外输入性新冠肺炎无症状感染者3例,均在闭环管控中发现。

  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赵丹丹发布会上表示,近阶段,上海开展了基于三区划分的“抗原+核酸”组合筛查。从筛查结果看,5月9日全市共划分封控区9191个,涉及人口数211万;管控区18925个,涉及人口数327万;防范区46156个,涉及人口数1792万。

  赵丹丹表示,在流调中发现,有一些阳性感染者是来自防范区的流动人员。为了尽快消除隐患,上海将增加防范区的核酸筛查频次,在本周内(5月8日至14日),各区应至少对防范区内开展2次核酸检测。

  针对网上部分市民对核酸检测结果的情况反映,赵丹丹表示,核酸检测是实现“动态清零”的重要支撑和关键措施,已开展对相关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调查,如果发现违法违规问题,将依法依规从严查处,决不姑息。

  一人阳性全楼隔离?

  上海疾控中心最新回应来了

  如果一栋楼里出现了阳性感染者,这栋楼居民是否都要集中隔离?如何做到科学判定密接、次密接人群?

  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在发布会上表示,密接是指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症状出现前4天开始,或无症状感染者标本采样前4天开始,与其有近距离接触但未采取有效防护的人员,或暴露于可能被污染环境的人员等。次密接是指与上述密接共同居住、工作和学习等接触频繁的人员。

  孙晓冬介绍,如果阳性感染者为严格静态管理人员(也就是处于严格管理下的非流动性包括足不出户的人员),如果其居所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就是密接,而与其同楼层及处于其上下楼层的居民则为次密接;如果其居所不具有独立厨卫条件,那么除了与其共同居住生活的人员为密接之外,与其共用厨卫以及居住在同一楼层或同一村宅的日常有接触的人员也要判为密接,而其所在楼栋/村宅的其他居民则为次密接。

  孙晓冬进一步表示,这只是判定的原则,具体还需要根据现场调查和风险评估的结果等进行综合判定,绝不能搞简单化、一刀切。

  上海:开展入户消毒是疫情防控重要一环

  将不断改进工作

  近期,上海部分区正在进行入户消毒,有市民担心消毒会损坏贵重物品。

  对此,上海市环境整治消杀工作专班副组长、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副主任金晨表示,开展入户消毒是整个疫情防控的重要一环,开展入户消毒作业按过程将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在消毒前,社区工作人员与感染者及其家属积极沟通,争取他们对入户消毒作业的理解和配合,同时,还要了解屋内是否有特别的保护需求;二是消毒过程中,专业队伍严格按照标准规范作业,并做好消毒记录工作,留档备查;三是在消毒完成后,在社区及时做好公示告知工作。

  对上海近期开展的清洁消杀攻坚行动进展,金晨介绍,将牢牢盯住“住宅小区”和“公共环境”两个重点领域,持续加大消杀力度,保持日均出动消杀力量约16万人次,对全市1.3万个住宅小区的公共空间和部位开展全覆盖消杀。

  金晨表示,整个环境清洁消杀工作在落细落深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将坚持问题导向,持续查找短板,不断优化提升消毒工作的质量。同时,也要特别感谢感染者和家属对消毒工作的配合和理解,会在下阶段不断加强管理,改进工作。

  核酸检测有误怎么办?

  在新闻发布会上, 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就赋错码的申诉渠道做了说明。

  朱俊伟表示,近期,上海市对“随申码”赋码转码规则进行了调整,对相关服务进行了优化。本次赋码转码涉及多种情形,转赋红码人员包括初筛阳性、混管阳性人员,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入境人员,国内高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等,转赋黄码人员包括解除集中隔离观察后处于居家隔离观察期间的密切接触者,密接的密接(即次密接),国内中风险地区来沪返沪人员,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7天内的人员,核酸筛查“应检未检”人员等。

  为了使被赋红、黄码的市民能清晰地了解赋码原因,上海市防控办、市卫健委、市大数据中心共同研究,采取“随申办”移动端弹窗的方式,主动告知赋红黄码原因,缓解市民赋码疑惑,同时也告知相应防控管理要求和举措,并提示异议申诉渠道。

  如果市民收到弹窗,一方面建议您能遵守相关防控管理要求做好防范举措;如有异议,发现赋错了码,可以按照弹窗提示,通过12345市民热线或“随申码”的在线申诉渠道进行申诉。目前,上海全市建立了市区联动、部门协同的申诉转码工作流程和机制,为市民尽快完成异议处置。

  继续推进布设、推广应用

  “场所码”和“数字哨兵”

  4月初,上海市防控办下发了有关本市重点场所全面推广使用“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的通知,场所码和健康核验一体机(即“数字哨兵”)作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数字设施,目前正在加紧布设。

  发布会上,上海市大数据中心副主任朱俊伟表示,作为常态化防疫的重要数字设施,“场所码”和“数字哨兵”近一个月以来正在加紧布设。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布设、推广应用“场所码”和“数字哨兵”。

  据悉,截至5月9日,全市累计38.7万家单位申领“场所码”108.8万个,总量较4月初增长220%。其中,沿街商铺申领“场所码”16万个,写字楼及办公场所申领“场所码”16.6万个,居民小区申领“场所码”11.3万个,商场超市申领“场所码”5.6万个,企业厂房申领“场所码”4.6万个。

  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

  一季度经济运行平稳

  5月9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举行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线上媒体通气会,管委会相关处室介绍情况,同盛物流、埃珂森、世天威、梅特勒托利多等企业交流了运营情况。

  截至一季度末,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额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在全国综合保税区排名第10位。同期,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额654亿元,同比增长27%。经初步统计,4月当月区域实现进出口额同比增幅超过25%;1至4月区域累计实现进出口额同比超过30%。

  从通报情况看,洋山港口持续维持稳定运营。2022年3月、4月洋山港日均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6.6万标准箱、5.9万标准箱,分别为一季度平均值的90%和85%,疫情期间码头整体运营相对平稳,随着4月下旬开始企业复工复产的逐渐增多,5月份有望进一步恢复。

  在辖区企业复工复产方面,截至2022年5月8日,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及物流园区已复工实体园区运营企业193家,占比85%;复工后到岗人员7456人,占比52%;84家企业经营规模恢复至正常水平的50%以上,占比37%。

  上海公安对非法牟利行为“零容忍”

  近日,上海宝山警方侦破一起商家利用疫情哄抬物价案件,犯罪嫌疑人杨某(男,47岁)因涉嫌非法经营罪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经查,杨某系某商超经营负责人,疫情期间,其将商品加价50%-300%后向周边企业和小区居民售卖、配送牛奶饼干、鱼肉生鲜、米面粮油等40余类生活物资牟取暴利,涉案金额达77万余元,从中非法获利29万余元。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警方正告:上海公安针对商家利用疫情趁机哄抬物价牟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始终保持“零容忍”,并紧密会同市场监管等部门广泛收集线索、重拳严厉打击,切实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安全稳定,保障市民群众合法权益。

  疫情防控期间,电子通行证是配送寄递人员上岗的必要条件和通行凭证,而确保配送寄递人员持有有效电子通行证,则是电商平台、超市商铺等经营主体必须履行的主体责任。据上海公安通报,已连续查处两家责任不落实经营主体。

  近日,上海公安从查获的“黑骑手”案例入手,全量开展回溯倒查,连续查处两家主体责任不落实、违规安排无电子通行证员工配送货物的经营主体,有效震慑警示相关平台、企业切实落实主体责任,把疫情通过配送寄递链条传播的风险降到最低。目前,已累计已约谈相关经营主体90余家,对其中35家单位(负责人)予以行政处罚。

  继续加大涉疫谣言整治力度

  5月9日,上海网信办官方公众号“网信上海”表示,近日已协调相关部门对9个散播虚假信息的网络群组予以封停,对首发谣言的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

  据悉,自4月8日发布《关于进一步查处网络圈群造谣行为的公告》以来,上海网信办已累计对传播涉疫谣言的67个网络群组予以封停,对41名首发谣言的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

  上海网信办表示,近日接网民举报并经查实,圈群传播的“5月1日松江区一阳性病例在大润发购物致超市封闭”“吃南汇8424西瓜感染禽流感”“青浦金泽某超市售卖外省市捐赠猪肉”“上海一阿姨带回方舱被子导致200人感染”等传言均为虚假信息,上海市有关部门已及时组织公开辟谣澄清。

  相关谣言因圈群传播较广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经上海网信办与公安部门联合溯源调查,依据互联网相关法律法规,已协调相关部门对“三井检查大队”“大家庭”“胡家一起聊”“15奶茶店”等9个散播虚假信息的网络群组予以封停,对首发谣言的微信个人用户予以处罚。

  上海网信办表示,将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责任,继续加大互联网谣言信息整治力度,联合公安等部门对造谣传谣的违法违规行为一追到底,依法严惩。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