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一季度现65起违约、罚单金额同比激增 信托业如何告别“野蛮生长”?

2021年,信托行业的历史风险仍在加速出清。4月6日,北京商报记者从研究机构处获得的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共发生65起违约事件,虽然违约数量较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攀升,但违约项目金额却较去年同比下降33.69%。在风险暴露加速出清的过程中,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罚单也创下历年之最。在分析人士看来,伴随信托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叠加严厉的外部监管,预计后续信托产品违约情形有望走低。

年内65起信托计划出现违约

信托行业因疫情影响导致的延期、违约案例仍在增加,4月6日,根据用益信托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1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共发生65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278.28亿元。

1月违约数量最高,当月共发生27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到约98.29亿元;2月违约数量出现下滑,当月共有21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约为81.87亿元;时间进入3月,虽然违约数量进一步降低至17起,但当月违约金额却达到一季度最高,约为98.42亿元。

从统计的数据来看,信托产品发生违约依旧主要集中在房地产和工商企业领域;一季度,房地产领域共发生20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高达约115.76亿元,排名第一;违约大户还多存在于工商企业,一季度共发生15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约为98.31亿元;基础产业虽然违约数量较高达到18起,但违约金额较低,一季度基础产业违约金额约为34.87亿元;

将时间线拉回至2020年,去年一季度,信托行业共发生62起违约事件,违约金额达到419.67亿元。同比来看,虽然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违约数量出现攀升,但违约金额已大幅降低。谈及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违约表现,用益信托研究员帅国让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可以看出,信托产品违约规模大幅下滑,表明信托行业风险逐步得到释放;伴随信托公司治理机制的改善及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叠加严厉的外部监管,预计后续信托产品违约有望走低。

风险出清罚单创历年新高

在风险暴露加速出清的过程中,违约事件往往伴随着罚单,今年一季度,信托行业罚单也创历年之最。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开年以来共有大业信托、天津信托、浙金信托、四川信托、长城新盛信托、苏州信托、国通信托、中建投信托 中信信托9家信托公司被罚,合计罚款金额达到4025万元,远超去年同期的1500万元,并创下历年新高。

最新收到百万级罚单的是大业信托,3月29日,广东银保监局公布了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大业信托因结构化证券投资信托产品杠杆比例违反监管要求、违规开展个人信托贷款业务、违规开展银信合作业务被罚115万元。同时监管将双罚制落到实处,该公司两名相关责任人被分别处以5万元罚款和警告。针对被罚问题后续整改措施,北京商报记者致电大业信托方面进行采访,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