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汽车行业2022年4月销量点评:4月销量同比减半 但最差的时间已经过去

  2022 年4 月汽车销量实现118.1 万辆,环比-47.1%,同比-47.6%,疫情影响导致4 月份同环比继续下滑。其中乘用车销量实现96.5 万辆,环比-48.2%,同比-43.4%;商用车销量实现21.6 万辆,环比-41.6%,同比-60.7%;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29.9 万辆,同比+112.2%。

  事项:2022 年5 月11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2022 年4 月汽车产销数据,对此我们点评如下:

  汽车总量:4 月实现销量118.1 万辆,同比-47.6%,未达预期。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 年4 月,我国汽车生产120.5 万辆,环比-46.2%,同比-46.1%;4 月实现销量118.1 万辆,环比-47.1%,同比-47.6%。4 月以来本土疫情依然严峻,物流、汽车产业链和供应链继续承压。生产端,截止目前上海市、吉林省等地疫情呈好转态势,主流车企和一级供应商逐渐复工复产;需求端,4 月受到部分地区封控影响,终端购车需求下滑,但4 月零售量略好于批发,狭义乘用车(不含皮卡、minivan)同比-38.7%。我们认为各地疫情受控、各行各业复产复工、居民消费意愿回升后,乘用车消费有望在2022 年Q3~Q4 逐渐回暖。

  乘用车:4 月乘用车实现销量96.5 万台,自主品牌份额提升至57.0%。2022 年4 月产/销分别实现99.6 万辆/96.5 万辆,环比分别-47.1%/-48.2%,同比分别-41.9%/-43.4%,主要因4 月东北、长三角区域内车企、供应链企业大范围停工;零部件供给的不足进一步引发了非封控区域车企的减产。4 月乘用车出口9.9 万台,环比-18.1%,同比-15.2%,同比增速好于乘用车整体。分车型来看,轿车、SUV、MPV 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速分别为-39.1%、-54.6%、-45.6%、-55.7%。结构方面,自主品牌4 月销量55.1 万辆,同比-23.3%,自主品牌单月市场份额为57%,上升14.9 个百分点,主要受益于比亚迪坚挺的销量表现。2022年4 月中旬,吉林新增病例社会面清零后区域内企业恢复生产,4 月18 日上汽集团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目前上海地区的上汽工厂、特斯拉工厂和“白名单”

  内的供应链企业在逐步恢复生产。我们认为虽然目前供应的能见度还较低,但已度过了最难的时间。预计5、6 月车企生产能力将好于4 月。

  商用车:4 月商用车实现销量21.6 万台,同比降幅扩大。2022 年4 月商用车产量21.0 万辆,环比-41.8%,同比-59.8%;销量21.6 万辆,环比-41.6%,同比-60.7%。分车型看,重卡、中卡、轻卡、微卡分别实现销量4.4 万辆/0.8 万辆/10.7万辆/3.2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77.3%、-58.3%、-54.2%、-43.8%。受疫情影响,4 月重卡销量低于市场预期,预计上半年重卡行业销量同比降幅将维持承压状态。4 月客车产销均分别完成2.5/2.5 万辆,同比-48.6%/-46.6%,其中,大客、中客、轻客分别实现销量0.30/0.20/2.1 万辆,同比增速分别为-35.4%/-43.9%/-48.0%。

  新能源车:4 月销量29.9 万辆,同比+44.6%,渗透率继续提高。2022 年4 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1.2 万辆和29.9 万辆,环比分别-33.0%和-38.3%,同比分别+43.9%和+44.6%。其中新能源乘用车4 月产销实现29.3 万辆和28.0万辆,环比分别-33.8%/-39.2%,同比分别+43.8%/+45.0%,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27.1%,较3 月(24.7%)进一步提高。新能源商用车4 月产销分别实现1.9 万辆/1.9 万辆。分车型看,4 月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4.2 万辆/23.1 万辆,同比分别+33.0%/+34.6%;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9/6.8 万辆,同比分别增加1.0 倍/94.0%。考虑到当前头部新能源车企订单充足,且下半年还有补贴退坡的抢装效应,我们认为投资人对全年的新能源汽车需求无需过度悲观,我们维持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550 万辆的预测。同时考虑锂价和原油持续高位,我们继续看好今年PHEV 的占比持续提升。

  风险因素:宏观经济增速下行;行业销量不及预期;工厂复产速度不及预期;消费鼓励政策落地不达预期。

  投资策略:4 月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导致车市继续低迷,销量不及预期,但随着上海、吉林等地疫情好转,我们认为汽车行业全面最差的阶段大概率已经过去。目前,生产端,OEM 和供应链复工复产、物流逐渐好转;需求端车企在手订单充裕,我们看好5、6 月份汽车销量的环比改善。自主OEM 在电动智能时代的品牌力提升,众多行业领先的三电技术和智能化体验引领创新。我们重点推荐:理想汽车、小鹏汽车、蔚来汽车、比亚迪、广汽集团、长城汽车等自主周期向上的OEM.供应链板块我们建议继续关注:(1)三电产业链优质标的: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德方纳米、中伟股份、璞泰来、杉杉股份、紫江企业、精达股份、卧龙电驱、三花智控、银轮股份等;(2)智能化产业链:菱电电控、保隆科技、华阳集团、中科创达、德赛西威、拓普集团、中鼎股份、伯特利等。

(文章来源:中信证券)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