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财经资讯

通知很有料 中小微企业速看!稳岗稳就业大招来了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

  “《通知》充分考虑了形势需要和群众期盼,在保持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了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兼顾普惠受益和特殊支持、协同政策加力和基金安全的原则,明确了援企稳岗、提升技能、失业保障的政策框架,提出了8条实实在在的举措。”人社部副部长俞家栋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介绍,“在这些政策中,既有助力市场主体青山常在的制度性安排,又有解燃眉之急的阶段性举措,既尽力而为服务大局,又量力而行守住底板,既全国统一实施,又充分授权地方根据本地实际拓展延伸。”

  超30亿元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

  俞家栋指出,此次政策充分考虑了环境变化和形势需要,对稳岗返还政策做了两方面的优化。

  一是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允许基金备付期限一年以上的统筹地区,将中小微企业返还的比例由60%最高提到90%,同时进一步畅通资金返还渠道,对没有对公账户的小微企业,可以将资金直接返还到企业缴纳社会保险费账户。

  二是在经办上突出“免申即享”,疫情发生后,各地主动升级经办服务,部分省份积极探索通过后台数据比对,直接向符合条件的企业精准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资金、服务找企业”。本次文件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免申即享”经办新模式,努力实现“免跑腿、免申请、免填表”。

  俞家栋表示,目前大部分地方已经完成了数据比对工作,很多省份已经完成了首轮发放,超过30亿元的稳岗资金已直达企业。

  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

  《通知》还明确,对受疫情严重影响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纾困帮扶政策,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助力挺过难关、留住岗位。

  202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累计出现1个(含)以上中高风险疫情地区的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可对因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暂时无法正常生产经营的中小微企业,按每名参保职工不超过500元的标准发放一次性留工培训补助,支持企业组织职工以工作代替培训。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实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通过大数据比对,按照该企业参加失业保险人数直接发放补助,无需企业提供培训计划、培训合格证书、职工花名册以及生产经营情况证明。上述补助同一企业只能享受一次。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实施上述政策的统筹地区,上年度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备付期限应在2年以上。上述政策执行期限至2022年12月31日。具体办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

  对此,人社部失业保险司司长桂桢12日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表示,这项政策重在救急救困、稳岗稳企,失业保险基金备付期限2年以上统筹地区都要实施,2年以下但又有突发疫情的统筹地区,各省可以充分利用省级调剂金,最大限度落实此项政策。目前,各省正在制定具体操作办法,精准测算资金需求,调整经办信息系统,加快建设新防疫条件下直达快享的经办新模式,努力让政策跑在受困企业前,尽可能多地把职工稳定在企业中。

  失业保险基金有能力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

  发布会上,俞家栋还表示,近年来,得益于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新增就业稳步增加,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失业保险基金具备一定规模的累计结余,总体运行平稳,具备应对规模性失业风险的能力。

  俞家栋指出,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用好失业保险基金结余,增加稳就业资金规模。近几年,应对疫情影响,失业保险积极发挥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的功能作用,创新实施了一系列减负稳岗提技能保生活的政策措施,不断向社会释放政策红利。本次政策预计总共释放4500亿元政策红利,必将进一步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就业、保民生,作出积极贡献。

  为确保基金的安全运行可持续,人社部还将持续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加强基金运行监测,指导各地密切关注基金的运行状况,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协调,及时调整基金的支出结构,充分发挥省级调剂金作用,确保基金总体收支平衡。二是加快基金省级统筹,针对省、市、县不同层次统筹地区并存实际,加快推进基金的省级统收统支,更好解决基金结余分布不均衡带来的结构性矛盾,增强基金互助共济能力。三是加大基金监管力度。指导各地健全基金审核、公示、拨付等监督机制,人防、制防、技防、群防“四防”协同,着力完善待遇申领信息化比对核查系统,严防基金风险,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救急钱”。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

本文来源于网友自行发布,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